- UID
- 56302
- 积分
- 194
- 威望
- 分
- 激情
- 分
- 居民币
- ¥
- 主题
- 回帖
- 0
- 记录
- 日志
- 相册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4-2-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拜托大家动动手指,给孩子投上一票”“朋友的孩子,请支持一下”……“求投票”虽已不是新现象,近日,这种微信又多了起来。从情感上讲,这种亲情拉票无可厚非。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投票中大有猫腻。此外,不少被要求投票者也觉得
很无奈:有的投票确实只动动手指,点一下即可,有的则需要上传自己的真实信息,投也不是,不投也不是,被认为如同微商一样,是在消费朋友圈人际关系。
【困扰】活动名目繁多 投票成了负担
绑架了感情还泄露了个人信息
钢琴艺术代言人、“超级宝贝”网络大赛、作文大赛、歌曲大赛、城市形象代言人……在微信中,以孩子为主体的投票活动名目繁多。被要求投票者,也是关系冗杂,有的是与孩子有直接的亲属关系,有的则是在朋友圈中八竿子都打不到的“朋友圈熟人”。
最近,白领章女士的微信就被这种孩子投票刷屏了。“第一次碰到这种事的时候,还认认真真地点开链接,投票,再回复给朋友,如今要求投的多了,就觉得很无聊,对自己也是种负担。”章女士说,最近请她为孩子投票的,她都一概置若罔闻。
投票变成了一种负担,这是人们在面对这种为孩子拉票现象的一个最大的困扰。市民刘女士对此这么认为:加了朋友圈的,都是熟人。如果不投,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如果要投,那种动动手点一下就投票成功的还好;有的是需要上传个人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家庭住址,有的甚至要上传照片,这无疑会泄露个人信息。
“我这一个星期来,老是接到一些广告电话,哪里又开业了,哪里又办卡了,哪里又卖黄金珠宝了,我最近也没在外边留联系方式,不知道个人信息为什么会被泄露。”刘女士说,半个月前,她帮朋友的孩子投了一个“钢琴大赛”的票,上传了她的电话和姓名,她觉得最近垃圾电话这么多,跟此事有一定关系。
【心理】成本低易操作 人人都想试运气
抓住了大家的赌博心理
这种在微信中举办的活动,家长们乐此不疲。究竟又有多少孩子,真能获奖?一名参与过多次这种活动的家长丁女士告诉记者,“根本就获不了奖,孩子的名次最后跟第一名悬殊太大了。”
丁女士说,她的孩子参加过一个摄影机构举办的“萌宝秀”的活动。丁女士的女儿长得非常可爱,在幼儿园还曾上过学校内刊的封面。丁女士对此次活动也非常有信心。参加活动时,她和老公发动了身边所有的朋友给女儿拉票。不过,最后,丁女士的女儿名次并不靠前。“大家都在拉票,关系广的肯定得票多。我们孩子没得到名次,后来,我还和她爸安慰了她挺长时间。”
在采访中,有家长称,他们参加活动时,事先并不知道要在微信平台上投票,在参加完活动后,主办方才告知,需要关注一个微信平台进行投票,孩子最后的成绩由现场表现和投票票数组成,两者各占一半。有家长也表示,他们对待这种微信平台活动的态度是重在参与,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奖品和名次还在其次。
既然明白其中有猫腻或不可控因素,为何家长们对此类活动仍乐此不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丽梅分析,这种活动的火爆,是因为其抓住人们人性中一些基本的东西。首先是赌博心理。人人都有赌博心理,不管结果如何,人人都想试一试运气。当然,前提是成本低,或者只需动动手指的无成本操作。“万一会得个名次呢?”参与者都会有这个想法,有了名次,是一种荣誉,幸运者还会获得一些物质奖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