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居民网

搜索
QQ_42CE63 发表于 2017-10-26 19:3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省 移动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在油田长大的你
是否还记得这样的童年
一起来看看
在大院长大的故事

我从小在油田长大,在我印象中,那是一个有着某某队、某某站的地方,大家的普通话说得特别好...
一个大院子里,既有办公区,又有住宅区,还有电视台、幼儿园和商场,不用走几步就有学校、医院、菜场、粮站、车站、俱乐部……生活所需似乎都可以在方圆一公里内解决。
jietu_20171026_184811.jpg

小时候,孩子们都是自己走路上学,手里拿着个馒头大饼什么的,条件好还夹个煎鸡蛋,边走边吃。从小到大上的学校都是:XX油田第几幼儿园、XX油田第几小学、XX石化中学,长大后我才知道,这在当时叫企业办社会。
jietu_20171026_184834.jpg

只要有油田人在的地方,都有班车站。父母上班坐班车,小伙伴们去走个亲戚、看看看爷爷奶奶,坐个班车也能到。那时候感觉:“班车能到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全世界!”
jietu_20171026_184853.jpg

那个时候,学校里的同学大部分是职工子女,很多都是邻居,孩子上学都在脖子上挂个钥匙,下午父母下班回家晚了就到隔壁邻居家蹭两口饭吃,东家吃点豆角、西家吃口肥肉,别人家的饭就是香!
jietu_20171026_184919.jpg

夏天的晚上,院子旁边的田野里,总能看见萤火虫飞过。所有的孩子都在路灯下玩,抓蝲蝲蛄,然后喂鸡吃。每人一个长长的塑料膜,两头一扎就是袋子,一晚上一抓一袋子,手上全是黑灰色,那些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光可比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有趣多了。
jietu_20171026_184941.jpg

印象最深的就是搬家了,那时候还没有商品房的概念,每家每户都等着油田分房子,职工们的住房按工龄和职称分配,随着职工工龄的增长,可以换到更大、地段更好的房子。芦席棚、小平房、两大间、小二楼、楼房……它们见证了我们的学生时代。
jietu_20171026_184959.jpg

那时候,油田人最被羡慕的就是冬天有暖气。到了数九寒天,地方孩子的两个脸颊被冻成高原红,咱油田娃娃因为有暖气,总是滑滑嫩嫩的,因此,走到哪都会被夸“油田娃娃就是漂亮”。勤俭智慧的油田人还发明出好多好办法,她们会把洗过没干的衣服铺在暖气片上,还会把空的塑料瓶装满水,放在上面,到了晚上,衣服干了,水也热了,放进被窝里捂捂,那叫一个暖和,早上起来还可以当洗脸水用呢。
jietu_20171026_185023.jpg

商店是油田人开的、食堂是油田人开的,那时候油田的医院和学校在当地都是条件最好,办的最好的,好多人都慕名而来……在哪都能遇见同学的妈妈,妈妈说了,要很有礼貌的打招呼:阿姨好,谢谢阿姨,阿姨再见……这是传统!总之,在油田这个小社会里,大人们都相互认识,小孩们更是玩在一起,相互串门、玩耍、蹭饭吃。
jietu_20171026_185040.jpg

平静的日子里,我一天天长大。当年的小伙伴们长大后很多回到了油田,变成了一个石油工人,组成了油田家庭,有了自己的娃。
jietu_20171026_185103.jpg

但是忽然有一天,我们也开始面临国企改制、转岗分流……人生的路口面临选择,有无助,也有彷徨……
jietu_20171026_185122.jpg

随着石油行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四供一业分离移交,石油人投入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jietu_20171026_185144.jpg

改革,越来越多的观念因此改变。“不学习就会被淘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决心比认识更重要,担当比能力更重要”……在这种众说纷纭中,有人离开了,也有人选择继续坚守。
jietu_20171026_185215.jpg

似乎不变的,永远是那个大院,和我们小时候的记忆……
工作之余,我常常怀念邻居阿姨烧的辣子鸡、大排面,怀念在文化中心捉迷藏,怀念老爸一身红工衣傍晚归来时的样子……
jietu_20171026_185235.jpg jietu_20171026_185257.jpg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长征路
在这个新的时代
作为油田一份子
我们也应该抗住我们的责任
走好我们的长征路。
不知石油大院能勾起你怎样的回忆!
本帖评分记录威望 居民币 激情 收起 理由
海明珠 + 2 有点感人啊
寻梦 + 8 + 10 赞一个!
总评分: 威望 + 8  居民币 + 10  激情 + 2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QQ_42CE63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QQ_42CE63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慢羊羊 发表于 2017-10-27 10: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 联通
写的好,现在油田没用什么优势了,留给人们的只有满满的记忆,日子还要接着过,更多的油田孩子已经走出油田,走向了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QQ_42CE63 发表于 2017-10-27 13:5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 移动
慢羊羊 发表于 2017-10-27 10:49
写的好,现在油田没用什么优势了,留给人们的只有满满的记忆,日子还要接着过,更多的油田孩子已经走出油田 ...

是啊!忘不了的大院,忘不了的一排排芦席棚,忘不了大院里的小伙伴们。他见证了我们纯真的学生时代。现在走在油田的街头,到处都可以听到操着各种口音的老人们。他们都是当年从全国各地派过来的充满着青春和活力的石油工人。如今他们都已经老了,油田2代、3代已经成长起来。其实他们和油田早就融为了一体,一代又一代,永远不分离。无论是远走他乡努力求学的学子,还是在外打拚闯出一片天的游子们,可能不变的,就是对油田满满的回忆和对油田永远的牵挂,再也回不到当年那么纯真的年代了!如今的油田正在深化改革,一大批油田工人可能要自谋职业。当年他们为了国家需要,抛弃妻子的来到油田,如今,面对连年亏损的国有企业,或许将再一次面临新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月风 发表于 2017-10-30 11: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电信
我也是,经历了河南油田最辉煌的时候。最还念八十年代末到2000年初的那段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nnyzxh 发表于 2017-10-31 16: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联通
油田留给我的只有回忆了。不过话说楼主啊,你连芦席棚子都知道,估计你的年龄怎么说得四张以上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QQ_42CE63 发表于 2017-10-31 18:0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 移动
hnnyzxh 发表于 2017-10-31 16:22
油田留给我的只有回忆了。不过话说楼主啊,你连芦席棚子都知道,估计你的年龄怎么说得四张以上了吧?

嘿嘿!没住过芦席棚子,但听说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华发 发表于 2017-11-1 20: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联通
油田的改革在路上,不怕辛苦不怕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nnyzxh 发表于 2017-11-3 10: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联通
QQ_42CE63 发表于 2017-10-31 18:02
嘿嘿!没住过芦席棚子,但听说过。

我听父辈讲过他们来到油田会战的时候最初住的都是芦席棚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漠飞鹰2016 发表于 2018-4-18 20:5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 移动
芦席棚子真没见过,不过儿时记忆中左邻右舍的关系真的很好,很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yz8693 发表于 2018-4-25 15: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 移动
曾经住过的农场也早已荒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梦想成 发表于 2019-8-14 08: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 移动
QQ_42CE63 发表于 2017-10-31 18:02
嘿嘿!没住过芦席棚子,但听说过。

芦席棚现在感觉那么亲切
  
嵩山商(贝)店,本着为油田业主购物方便的便利网店,为全体居民服务为宗旨,为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打造发展新的社区建设,逐步完善服务体系。有购物需求的,请在手机应用下载贝店,入邀请码41146985   进入商品购物。方便大家买到特价商品
来源油田居民网,原文:https://www.473132.com/T-402938-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