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居民网

搜索
admin 发表于 2010-5-10 17: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 联通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本帖最后由 奋斗 于 2010-5-10 17:20 编辑

      目前对于本地网络论坛管理,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的往往是一种比较惯性的思维,比如删帖。专家认为,“对一些非理性的帖子、谣传等,可以删除,但是删帖不是唯一办法,更不是最好的办法。”
1.jpg


    探寻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表明,地方网络论坛集中了很多本地受众,一些突发重大事件的苗头性信息很容易在这一论坛上出现。

    “互联网上风云际会,堪比天气的变化。”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网络舆情》副主编单学刚注视着眼前的电脑屏幕,仿佛一位气象学家在观察变幻莫测的卫星云图。

    与天气的变化不同,互联网上很多时候是“小天气”扩大成“大气候”。

今年一季度,网络上几个影响较大的公共事件如河南睢县“茶杯门”等,都是由局部事件,放大成为影响全国舆论的公共事件。

“网络曝光—舆论推动—影响扩大—问题解决”,近两年,公众已经见证了太多公共事件的“发酵”路径。

“在互联网上,网络论坛(BBS)的放大作用体现得更明显。”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的2009年77件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有23件在网络论坛上率先曝光。
公共事件背后,往往是围绕着网络这条民意表达新途径的磨合与碰撞。

事事放大:并非“最优路径”
毛寿龙是公共管理方面的著名学者,这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的教授对网络的作用十分看重。不仅观察,他也在参与,忙碌的工作间隙,时常更新自己的微博和博客。

“从传统角度看,民意比较制度化的表达途径就是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反映,”毛寿龙说,除此之外,老百姓可以通过信访途径来反映意见,同时新闻媒体的报道,调查统计的数据,学者科学、系统的调查研究等,这些都是反映民意的渠道。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过去这种格局,借助新的传播方式,将既有的渠道黏合在一起,形成了新机制、新平台。”毛寿龙说。

单学刚认为,通过互联网疏导民意,相对来说成本较小、速度较快,所以现在不少地方政府都通过互联网去解决很多问题。

但对公众而言,是不是每个个案都要通过发帖到全国性的网络论坛才是“最优选择”呢?

“其实,很多个案关键是及时得到有效解决,完全没必要占用这么大的社会资源。”在他看来,把什么事情都发到全国性的网络论坛,借助舆论、扩大影响来推动解决,并不是一个“最优路径”。

他认为,地方网络论坛可以在这些事件的“发酵”链条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成为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管理成本低,解决问题快
今年3月,江苏常州网友“认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奖金。人们也从中读解出政府在网上与公众良性互动的深意,这种互动正是借助地方网络论坛这个平台。

2009年7月,“认真”在常州中吴网、化龙巷等本地论坛发帖反映,当地北塘河有黄水排放,但环保工作人员接到举报行动迟缓,无法现场取证。当时“认真”言辞激烈,认为环保局局长周斌必须引咎辞职。这条帖子一经发出,立即引来了众多网友关注。
帖子发出第二天,常州市环保局便在网上作出回应,欢迎网友监督和批评,随后查出涉嫌违法排污的企业,对其进行处罚。今年3月11日,常州市环保局局长又在常州中吴网发帖,找到“认真”本人,局长亲自给这位曾要求他辞职的网友,颁发了2000元的“网络监督奖”。

“网友真诚批评,政府积极回应,问题得到解决”,网友“认真”的经历勾勒出了借助地方网络论坛解决问题、疏导民意、形成共识的清晰路径。

单学刚介绍,地方论坛里集中了很多本地的受众,容易形成利益共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这种论坛也有优势,一些突发重大事件很多苗头性的信息也更容易在地方的网络论坛上出现。

“在地方网络论坛发帖是为个案解决,然而一旦上升到全国关注,由于很多网民不是事件本身的利益相关者,这些事件就更容易被演变成超出事件本身的质疑和批评。”

单学刚说,山西“黑砖窑”事件早期其实在一些地方的论坛上有披露,如果当时能够及时解决,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后来的负面影响。
“管理成本相对最低,解决问题速度最快,所以本地网络论坛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 单学刚说,希望各地政府都重视本地网络论坛这样一个互动空间建设,争取在本地使很多问题得以解决,避免占用更多的社会资源,也避免让当地政府的形象减分。

善管善用:比删帖更好的管理办法
“很遗憾上边提到的23件事情都是在全国性的BBS曝光,没有一件是在地方BBS曝光的。”单学刚透露,目前地方网络论坛相比于其应该承担的使命而言,还远远滞后。一方面可能是受当地网络发展所限,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地方对本地网络论坛的管理有关。

目前对于本地网络论坛管理,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的往往是一种比较惯性的思维,比如删帖。

“对一些非理性的帖子、谣传等,可以删除,但是删帖不是唯一办法,更不是最好的办法。”单学刚说,对于地方网络论坛,在善管的同时,更要提倡善待和善用,让他们真正做好、做强,吸引人气,在地方民意的表达和疏导中发挥应有作用。

对此,单学刚建议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互联网方面的包装技巧,比如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域名,设计一个比较好的页面,增加一些比较人气的版块,特别是强化与民生相关的版块,逐渐吸引一些本地人气。

另外,应当加强对本地BBS的监测,争取在第一时间及早发现问题苗头努力解决,这样就可以在论坛上提高公信力,让更多当地网民逐渐习惯于在本地网络论坛发帖,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诉求。

“地方网络论坛首先应当适时解决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这是赢得公众信任的前提,也是建立良性互动的第一步。”毛寿龙认为,需要有一些制度化的方法、途径,让民意更好地参与到政府公共政策决策当中去。同时,政府自身建设应与网络反映出的民情对接,借助网络舆论力量来进一步推动政府的法制化建设,这是最关键的。(人民日报 记者 刘晓鹏)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admin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admin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0-5-10 17: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 联通
地方网络论坛中的基层治理智慧(新媒观察)

最简单的“网络问政”其实并不需要特别去做什么,对于地方官员而言,只需固定阅读地方BBS即可

网海无涯,网民的智慧无穷无尽,那些机智的语句和创新的思维充斥在各大网站、博客、微博客。不过,如果只能取一瓢而得之,不妨选择网络论坛(BBS),因为那是民间智慧的集散地。

强国论坛、天涯、凯迪网等全国性BBS上的网民智慧自不待言。君不见,从内政到外交,从沿海发展到边疆开发,从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到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莫不是此类BBS上的网民所关心和热议的话题,其视野之宽广,思维之活跃,令人叹服。更重要的是,网民的智慧并不虚幻,他们可以分辨出“周老虎”,可以揪出“天价烟”,可以参与调查“躲猫猫”事件,还可以迅速传递抗震救灾信息——这些真实的案例很多都发生在全国性BBS上。

相比之下,地方BBS的人气和活力似乎略逊一筹。毕竟,活跃在地方BBS的仅仅是本地一部分市民而已,他们讨论的话题大多都具备鲜明的地域性。然而,称地方BBS为基层治理智慧的集散地,并不为过。

比起全国性BBS,地方BBS上网民的嗅觉更敏感。由于熟稔本地城市的运行状况和矛盾问题,他们能够敏锐地发掘出身边的问题,这种问题既可能是“深圳你被谁抛弃”这样事关城市发展的大议题,又可能是导致千里之堤崩溃的小小蚁穴。

地方BBS上网民的信息更直接、更可靠。网络是一个真相和谣言共存的“场”,很多时候,由于缺乏对基本事实状况的了解,网民很容易充当谣言轻信者和传播者的角色。然而,在地方BBS所讨论的地方话题中,由于网民容易从身边获得更直接、更可靠的一手信息,他们更可能扮演辟谣者,而非传谣者的角色。

地方BBS上网民的讨论和建议更有针对性。网民不仅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样有着解决问题的智慧。地方BBS上的网民基本都是本地市民,他们有能力提出更有针对性、更能给人以启发的“金点子”,湖南网民在当地论坛上对三湘经济发展提出的各种建议即是一例。

这一切都证明,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上,地方BBS是一个巨大的民间智慧宝藏。值得欣喜的是,近一段时间,随着“网络问政”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许多官员设信箱、听留言、开微博,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在我看来,最简单的“网络问政”其实并不需要特别去做什么,对于地方官员而言,只需固定阅读地方BBS即可。通过这种方式,政府不仅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听取民意,更可以学习到网民所贡献的大量有关政府公共治理的智慧。

地方BBS是地方政府的得力助手、“义务智囊”。大部分参与地方BBS讨论的网民初衷都是希望能在自己的城市生活得更好,他们都希望为城市治理添一份力,为地方的稳定和发展献计献策,我们不应白白浪费这些智慧的火花。

今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登陆地方BBS,从身边事、城中事开始讨论公共话题,为政府治理建言献策,这恰是国民成长和成熟的表现,值得欣慰。

于政府而言,在地方BBS大量讨论的“在地议题”上与网民形成良性互动,利用好地方BBS这个“义务智囊”,从小地方、小事情做起,建设起良好的“在地政治”,再逐渐推广至宏观层面的大议题——果真如此,于国于民,利莫大焉。《 人民日报 》( 2010年05月04日 15 版作者:方可成)

广告招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瓜 发表于 2010-5-27 15: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 联通
有点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