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02
- 积分
- 125
- 威望
- 分
- 激情
- 分
- 居民币
- ¥
- 主题
- 回帖
- 0
- 记录
- 日志
- 相册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0-6-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古玩收藏的行当里有一词儿叫“捡漏”,是指玩家花很少的钱就能淘来值钱的宝贝。
“漏”现身前,大多混杂在地摊生意人的针头线脑中。没有一双火眼金睛的慧眼,没有一个学富五车的脑袋,没有一颗博爱的匠心,“漏”只会无数次地从你面前溜走。
孩子,往小里讲,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从大里讲,是国家的未来、希望。许多年后,每个孩子都能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孩子启蒙教育的责任人是家长,进入学校后,责任人是学校、老师。孩子美好的花季、雨季都在学校渡过,孩子最初的爱心、信心、责任心均在学校形成。
学校于家长、孩子而言,就是一座巍然耸立的丰碑,是一个神圣的不容玷污的纯洁处所。所以,无论家长在其他场合多么不可一世,甚或骄横跋扈,但站在学校门口,都会垂下高昂的头,露出谦卑的笑,以此回馈学校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厚爱。尽管媒体关于学校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在我看来,瑕疵只会助于学校健康发展。
最近,刚上高中的女儿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个人就像霜打的茄子,眼神落寞惘然。
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今天月考结束,方斗胆打探虚实。
女儿长叹一声,有气无力地说,学校的好老师都在励志班,我们这类班级,学校压根就没指望我们能学出啥名堂,再怎么努力学习,顶多也就上个三本,没劲!
闻之,心底泛起难言的痛。做父母的吃苦受累,不就想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可几乎所有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全然不顾家长孩子感受,愣将成绩好的与稍差的生生分离,分数未到者,想上最好的班,出多少钱也免谈。孩子眼里只有被遗弃的绝望,灰色的心情,看世界的眼光自然晦涩,久而久之,孩子生活的原动力就会慢慢枯竭,厌学厌世情绪滋长。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孩子本无好坏,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自然在情理之中。孩子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学校,学校除了让孩子掌握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怎么待人处世,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公平、公正、青春、阳光、美好的种子。学校如果一味地按分数将学生拔堆,将那些想学但成绩稍差的学生推入没有希望、没有鼓励、没有欣赏的环境,制造的心里阴影,比上不了好大学更可怕。
因为被别人欣赏是一种知遇和激励。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学校更应该把每个孩子当作“漏”对待。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
如果没有林清玄的那篇特稿,那个“优秀”的小偷也许永远也走不出生活的盲点。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常揣一颗“捡漏”之心。因为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