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拂夜奔 发表于 2010-6-11 03: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南阳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这次回故乡,让我收获最大感受最深心情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和家乡论坛上慕名已久心仪已久神交已久的文友们的一次快慰人生的谋面。半坡阳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从虚拟的网络走进现实的世界,撤去网络朦胧而又神秘的雾霭,在一片明净中,目光的接触和原来网络上心灵的交接竟是如此的吻合——诗人半坡阳是一位朴实无华、坦诚仁厚、平易近人的兄长!归来再读兄长诗作,犹如面对面的交流,更平添一种亲切和隽永,理解更为深刻和全面,心中不胜欣喜。
??读阳兄的诗歌,让我倍受感染感触感动的,也最让我感喟感慨感叹的,是他近期用生命书写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故乡情结。故乡的万物,在他的眼里,带着独钟的情感,走进他的诗篇——清风、白云、飞雪、连阴雨;坡地、小河、道路、毛渠、潮湿腥咸的土地;柿树、枣树、皂荚树;蝉曲、蛙鸣、乌鸦的悲唳;老屋、草坟、石磙、辘轳;炊烟、风箱、被子、破棉袄;黄狗、毛驴、羊群;玉米、花生、金黄的麦香;窝头、包子、花卷、葱;父亲的期盼、母亲的辛劳、我童年的欢乐和梦想……这些都成了他诗歌特有的元素。也正是这些元素让他的诗作散发出一种浓浓的故乡情,拳拳的眷恋情、深深的悲悯情。《夏日的乡村》抒写的是美丽田园的颂歌,《五月的乡村》是一曲丰收喜悦的吟唱,而《回家过年》中的“方言”和“年香”“犹如重读再版的书”。《秋天里的那棵老柿树》见证了家乡的和谐:“风也融融,雨也融融/融融的气息,游荡在秋天里的小村中”;《坡地小村》则在历史的长河中诵读故土上的繁衍生息:“紧绷的村子,再一次归于平静/继续沉稳着日子的颠覆/所有的一切,老井都看在眼里/存入水中……”。《那个叫半坡阳的村子》通过对童年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魂牵梦萦的情怀:“而今天/村子成了我半个少年和整个童年的伙伴/时常从我的心里进进出出,东跑西颠/夜晚的梦大多与他有关”;而《冬日的乡村》则写“步履匆匆”的人们“似乎是正忙着/尽快把冬日赶走……”在贫穷落后的煎熬中企盼进步和繁荣。《回故乡》是写故乡的沧桑和变迁,而《故乡》则写的是一种怅逝,一种时光的怅逝。在《回家的路》中,路是“二老双亲倚门望归的眼”;而在《棉花被子》中,被子是“陈年的太阳”“是母亲送我的另一件胞衣”——皆是歌唱至亲至爱的乐章。在诗人的眼里,故乡就是一个多棱多角多面的水晶体。诗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聚焦故乡,表达出对故乡喜忧交织的挚爱。
??《乡村的符号》(组诗)荣获“中国数字文学馆·作家论坛·诗歌征文月”二等奖。在祝贺阳兄的同时,我选两首赏读。
??
??乡村的符号
??
??袅袅炊烟,乡村的符号
??在城市放声高歌
??
??谁人会想,炊烟之下,一双双
??熏红的眼睛,咳嗽出火花,点燃
??
??一把把枯叶,拉动裹满寒气的风箱
??燃烧最后的秋天
??
??我无数次蹲在灶前,焚毁秋的遗物
??送出含泪的袅袅炊烟
??
??煎熬日子的苦辣酸甜......
??
??这首诗以“炊烟”为切入点,写出了主人公在灶烟弥漫中被熏呛得咳嗽流泪的情景。这是我童年最为熟悉的生活。由于感同身受,所以读来真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三十年过去了,他们依然停留在这个水平线上,生活质量依然低下,生存方式依然落后,社会地位依然底层。在这首诗里面,作者没有个人情绪的呢喃和呻吟,而对民生的关注和同情的悲悯情怀却在诗行间漫溢。
??
??连阴雨
??
??我躺在豫西一个小村的雨中,听老屋垂泪
??听母亲叹气,枕着没有收回的两亩玉米,和
??一块花生地,心急如雨
??
??小妹上大学的半年学费,一半泡在泥土之上
??另一半在泥土之下,躲避
??躲过了雨却未能躲过水的洇沁
??
??沉重,低低的天空压出的沉重
??使我惧怕一床之高,只能贴近潮腻腥咸的土地睡稳
??连阴雨,母亲的乌发不知为你白去几根
??
??在这首诗里面,一场连阴雨可以让“我”“心急如雨”,一场连阴雨可以让妹妹失学,一场连阴雨可以让“母亲的乌发不知为你白去几根”。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农民的日子还让老天爷主宰着,他们心头的焦虑和压力该是多么的“沉重”啊!这让我不禁想起屈原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及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一个时光倒错的下午
??
??深秋的下午,三四点光景
??阳台上坐满了,懒懒的日头
??
??熟悉的缝纫机,踏出匀称的脚步
??在客厅,不是在半坡阳
??那个小院的东屋,也是深秋的下午
??也是三四点光景,母亲缝补的是
??我的旧棉裤,而妻子,正在给
??我家的沙发,做着新衣服
??
??一只鸟,飞进火烧云,它带走我
??一个时光倒错的下午
??
??这是一首在“红袖添香”网站飘“红”的作品。我知道,作品能在“红袖”飘“红”是很不容易的。我在论坛上读到这首诗时,积极回帖:“‘母亲’和‘妻子’,‘我的旧棉裤’和‘沙发’的‘新衣服’,两组相隔遥远的时空画面让诗人焊接在一处形成一种‘时光倒错’。这种简练的语言组合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感触和思索。”“红袖”编辑的评论是这样的:“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形象鲜明,色彩艳丽.全诗自然,生动,处处洋溢着家的温暖的气息。”最后一句恰恰注解了我的“感触和思索”。
??当阳兄脚踩着泥土,置身于故乡时,他的心脏与种子的胚芽一起萌动,他的血脉与禾苗的根须一同扎进土层,他的肺叶与绿叶共同呼吸,他的声带与天籁同时交响。他快乐着故乡的快乐,他忧伤着故乡的忧伤,他幸福着故乡的幸福,他痛苦着故乡的痛苦。他那故乡的千千情结,每一个结都是他生命的绚丽呈现!
??一块矿石,绝不是只含有一种元素单质,而是多矿共生。一块金矿石,不仅含有金子,还含有铁铝铅锌等。如果只提取金子而抛弃其它如矿渣一样,岂不可惜?岂不遗憾?岂不抱悔?创作离不开灵感,而灵感恰如矿石。当灵感光顾于你,你如何抓住她并把她完美地记录下来?不要匆忙下笔,要认真审视和思索,从金铁铝铅锌不同的棱角和层面进行提炼,既有重点又显整体,就像现在的系列产品一样,高中低档齐全,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阳兄的诗多是短章。我并不是说短章不好。我要说的是,阳兄对灵感的处理有点匆忙化和简单化——总感觉诗情展不开,缺乏厚重和力度,如同源小不能流长,曲短不能绕梁一般。如阳兄以故乡为题材的诗作散置在文集中,便同鱼儿潜入深渊一样,若不打捞,就难见于市了。如果多角度审视形成组诗,那将是巨鲸吐浪一般自成景观。个人偏见,仅供参考。
??阳兄是勤奋的。在论坛上,他的新作层出不穷。他的勤奋主要是能够把惠顾于他的电光石火、稍纵即逝的灵感抓住,并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是我最为佩服和钦敬他的地方。有多少人因没有把他大脑里一闪而过的灵感记录下来而成为碌碌平庸之辈。有多少名家大师们正是以不同的形式记录下他们的灵感而垂世流芳。但愿阳兄的勤奋能够成就他的诗名!
??弟谨祝阳兄在诗歌创作上一路风光旖旎!
        2008、11、14写于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红拂夜奔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红拂夜奔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