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ilxd 发表于 2010-6-11 03: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南阳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上一个星期六下午,夫人突然对我说,去上海师大玩吧。一是太突然我没有准备,二是休息日下午儿子的学生太多,我得帮助听门铃声,他在房间里讲课,铃声轻,不易听见。夫人不以为然,讽刺地说:“你很伟大!”这年头,在自己家里做好事也不得人心。
        后来无意在相机里看到她在康健园里照的相片。康健园,以前没有听说过,上网一查,就在桂林公园东边,被桂林路这条马路隔开。以前也是私营康健园农场,建于1937年,解放后多次易名,最后定名“康健园”。康健园占地面积9.57万平方米,面积比桂林公园大多了。
        解放后做过科普园地,现在的康健园是一个娱乐、休闲的公园。
        星期六下午,我自己拿了相机,把老婆子丢在家里,让她也“伟大”一次,帮儿子为学生开门关门,我自己直奔康健园而去。
        康健园的具体位置我也不大清楚,只知道在桂林公园东面,所以到了桂林公园路边,看到有一指示牌上书“康健园”和一个箭头,又看到路名就是康健路,就沿着路往东走。康健路北面是高楼,南边是小河,也就是桂林公园门前那条小河。在地图上看,好像两公园是平行的,可越走路北边越不像是公园,反而小河对面树木成林,游人熙熙攘攘,完全是一个公园的气派。一路又对对岸的景致照相留影,走了好久,才发现有一木头桥通向对岸,走过桥,“康健园”的大门头赫然显示在眼前。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康健园是夹在康健路和冠生园路之间,冠生园路上肯定也有大门。当最后要回家在冠生园大门口看到导游图,发现康健园有东、西、南三个大门。东大门就是我进去的门,实际上是在公园的东北方向,南大门就是在冠生园路上我走出的大门,而西大门就在桂林公园附近桂林路边上,我经过那里时没有发现。虽然多走了路,但也看到在公园里看不到的光景,那就是在公园外看公园本身的光景。
        走入东大门,一看左手边有一个圆形拱门,我也没有思索就从那里进去了。进去一看有芦苇,再走近,原来是一片沼泽地,就是所谓的湿地。里面长满了芦苇,芦花正在秋风中晃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湿地里的芦苇,其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秋风再大也难以把它从泥泞中挖出来。
        我想起小时候经常挖芦苇根吃,芦苇根是一节一节的,吃起来带甜味,它还是一味中药。芦苇杆也是一节一节的,中空,有点像竹子。小时候常拿来做“笛子”吹,当然难以和真的笛子比美,吹起来五音不准。老了的芦苇,剥开芦苇管里有一层薄膜,仔细剥下,可以用在真的笛子上作振动膜。没有开开的芦苇花,也就是嫩的芦苇花也能吃。
        芦苇,以前对于农村穷人来说,那是好东西。草房的屋顶都是先盖上有芦苇变成的芦席,再在上面涂上泥巴,然后铺上茅草。我相信,杜甫的草堂上面的“三重茅”被风刮走后,露出的肯定是芦苇席子。
        湿地里的芦苇还没有枯老,依然是绿色的。不过芦苇花已经成熟,白里透紫的芦花在朔风中颤抖。这种景象在大上海这样的现代化都市里,能被大家看到,的确非常难得。所以那里照相的人不少,有不少是拿着专业单反相机,支着三脚架,一本正经地在照相。不过里面好多恐怕是新手,也都是上了岁数的人。可能是哪一个老年大学里学习摄影的,他(她)们在互相讨论摄影技术。我拿的相机和他们的一比就显得非常寒酸腔了。不过,我不是和他们比阔气去的。各人照各人的,他们要的是摄影艺术,我要的是记录园内景致;他们要的是“物以稀为贵”,我要的是“多多益善”。我的任务是“记录”,在讲究一定的质量下,主要是数量,一步一个脚印,记录我的足迹。
        公园内有不少新郎新娘在摄像,在照相。他们摆着各种姿势,听人摆布。在湿地也有,他们占据了湿地上面的木栈桥,行人无法通过。我也只好在那里看了半天光景,待稍有空隙,穿过人群,走我“自己的路”。
        湿地并不太大,里面有不少中植物,我也叫不出名字。有一块说明牌,上面介绍湿地里的植物品种,我也不能一一对应,有的现在也看不到。只有那芦苇,从小就熟悉,现在看见到,就像见到一个好久未见的故人或者孩提时间的同伴一样,高兴极了。“久违了,好兄弟!”,我心里再向他们问候。
        恋恋不舍漫步走在湿地上,呼吸带有湿地特有的味道的空气。不时能看到几只野鸟飞过,留下一串悦耳的叫声。湿地里应该有青蛙,可能已到冬眠季节,已听不到它们的呱噪。
        有提示牌,提示“水深,注意安全”,可我看湿地里除了部分小渠有水以外,大部分已露出泥土——黑色的泥土地。
        沿着木栈桥往南走,木栈桥上翼然一小亭,优雅别致。穿过小亭时本想在小亭里休息一会,多看一会湿地景色。可是里面有一中年老外和一个年轻中国姑娘依偎在一起,为了不打扰他们的好事,我只好快速通过,离开湿地,往西游览。
        康健园内有河流,弯弯曲曲。水质还比较清澈,有不少垂钓之人,拿着长长的鱼竿。但没有看到有人钓到什么鱼。估计河里也就有些鲫鱼之类的野生鱼类,可是鲫鱼是不太容易上钩的,我小时候常钓鱼,从来没有钓到鲫鱼。钓鲫鱼要有耐心,我没有,所以我钓不到。我老父亲是钓鱼好手,退休后骑自行车到无锡乡下钓鱼,锻炼了身体。河内有不少划船的,有手拿桨划的,也有用双脚踩的。用桨的是木船,用脚踩的是卡通式的玩具了。
        康健园内,到处是树木,有不少桂花树,只有少数还留有桂花,散发出阵阵香甜味。还有不少高大的香樟树,婀娜多姿。湖边河边的垂柳,依然在朔风中摇弋,展示她那苗条身材。
        还有那也是久违了的一簇簇竹林,不是那大毛竹,也不是可以用作晒衣杆的竹子,应当就是那种箭竹。长得高高的、密密的,枝条细小苗条,叶子茂密浓郁。北方是见不到的,在青岛的庭院里、公园里也是长得很矮很小。对这种竹子,我也是心有独衷,在一片竹林里我逗留许久。
        在网上介绍,这公园四季有花,栽了不少种花。我这次去,桂花基本上都谢了。但在一块地方,有一片黄色的花。花朵有点像野菊花,可不是菊花,我沿着这块花地走了一圈,没有发现有说明牌,提示是什么花。花色纯黄鲜艳,花香扑鼻,许多小蜜蜂还在里面辛勤劳动。
        在湖边有两丛花,花朵和叶子很像棉花(我们说得棉花应该是棉絮)。但比真正的棉花高大多了,花和叶子也大。花朵又有点像芍药,但没有芍药花瓣多。这花花朵有粉红色、黄色和红色,花朵较大。其中一簇紧贴湖岸,花朵朝着水面(南面),开得真旺,可惜它们背对着我们,只能隔岸观赏。
        还有一种花,也叫不出名字,在我们小区房前屋后也有不少。叶子很大,深绿色。花是球状的,淡黄色。公园里的很矮,基本山贴近地面,小区里的有的很高,有两三米高。
        公园里有块大草地,那里游人很多,草地边上又有许多长凳长椅供游人休息。有人在草地上放风筝,这在喧闹的城里是看不到的。草地里孩子们在快乐游玩,互相追逐,甚至打滚。他们的爷爷奶奶在一旁看着他们,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公园里的建筑按网上介绍几乎都是日本式的,其实也不全是,那些小亭、走廊可是中国古典式的。
        在公园北边有一土山,有二十多米高,上面遍布太湖石,稀奇古怪。有一块石头,既像兔子又像小猪。土山是挖湖的土堆砌而成的,最高处也有一中国式亭子。人说登高望远,可在这仅仅二十多米的高处望不了远,因为周围的树木比它要高。稠密的树叶挡住了视线。
        下了土山,来到一块小草地边上,其北边是条小河,小河对面也有一亭子。亭子里有一帮人在里面唱歌,自娱自乐。小河边上有一墩墩正方体的大理石凳子,以及好多长靠背椅子。我坐下和许多游人一起欣赏歌唱家们的演出。一个女的用麦克唱了洪湖游击队里的好几块歌。接着听一个男高音唱歌,看那人的年纪和我差不多,也许还要大一点。可体格健壮,声音洪亮。他先唱了一首《小白杨》,又唱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真难为他,那么高的音他居然也拔上去了。我们这边观众中间有一老太太带头鼓掌叫好。那人转过身来朝我们这边手扶胸口鞠躬致谢:“谢谢,谢谢!”又说:“下面我和这美女合唱一首,希望大家喜欢”。他们两人合唱了一首《十五的月亮》。这男的声音洪亮,底气十足,我们这边听的清清楚楚。那女的虽然唱得也不错,可就是声音小了点,她没有用麦克。
        还有就是为他们伴奏的,一会用黑管,一会用笛子,也是一个多面手,吹奏艺术水平也不低。
        他们的演出得到我们这边的阵阵掌声。
        在椅子里坐了一会,看看天色不早了,该回家了。虽然还有地方没走到,我想以后我还会去的。


   
        没进康健园时沿途景色。
[img]http://p1.images22.51img1.com/6000/zouno1/1023d1c4e491bc2b73aca302bd68eb6e.jpg' ]

    沿途对面康健园。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ilxd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ilxd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