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daofeng99 发表于 2010-6-11 03: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南阳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
??
??2008年12月21日,正是一年一度的冬至节,我应邀赶赴兴安县参加第二届广西小小说大奖颁奖会议,因此有幸游览了二千多年前秦始皇执政时期下令开凿的一条古运河——灵渠。
??在二十多年前,我在桂林雁山银校进修的时候,曾与同事一起游览过灵渠,但由于时间匆忙,再加上相隔太久的缘故,大脑之中已没留有什么印象了。只是大概知道,兴安是因灵渠而历史悠久的,而灵渠又因秦始皇的功绩而名扬中外,它是秦始皇开凿的世界上第一条等高线运河,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凡是来到兴安的人,如果不去拜谒灵渠,就等于没有来过兴安。所以,我这次来兴安,虽说是重游,但我一定要好好地领略一番灵渠了。
??灵渠在兴安县城边,全长37公里,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是一条与四川都江堰齐名的运河。它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现在还在使用着它。据史料记载,从秦至清,灵渠每天通过的船只有三、四十艘。灵渠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泻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它设计科学,结构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向南流入漓江,七分向北汇入湘江,这一伟大的工程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了秦代以来中原与岭南的交通枢纽。众多文人墨客到灵渠游览、题咏,明代解缙作《兴安渠》诗云:“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
??我们这次游灵渠,是先坐车从县城出发,直抵铧嘴之处。在沙盘陈列室内,陪同我们一起游览的导游小赵耐心地对灵渠的大小天平、陡门、铧嘴、泄水天平等的设计及功能进行了讲解,还向我们演示了灵渠是怎样将湘江之水分流,一部分流入漓江,另一部分汇入湘江,从而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大概觉得我们对这设计灵巧的古代工程一时不易领会,她很详细地回答了我们说出的一个个“为什么”。
??在走向灵渠铧嘴、大小天平的途中,我们看到了一块刻有查淳在清乾隆17年题写的“湘漓分派”四个大字的石碑,笔画遒劲有力。秦代工匠的智慧与改造自然的勇气和魄力,无疑生动地寄寓在这四个字之中。一个“分”字,是那般雍容恢宏,十足地展现着古代劳动人民身上所禀赋着的与天地同功的伟大创造力。在小赵的提示下,我们注意到回折弯曲的长廊内的立柱表面涂着黑色,它仿佛正印证着“秦德尚水”、“水色黑”的历史记载。
??渠边,水面平静,清澈见底。我们抬头远望,只见江中的大小天平犹如一个“人”字,巨大的一撇一捺便呈现在眼前。大小天平原来是由巨大的石头竖立地紧凑地插在一起,借此抬高水位,从而使江水注入南渠和北渠。涨水时,河水经由大小天平流入湘江故道。经过成百上千年的冲涮,江水携带的泥沙刚好填入倒立在水中的巨石间,使大小天平固如磐石,历久弥坚。而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分水潭,江宽水深,集清、静、悠、美于一身,古人所吟咏的“潭光琉璃明,潭面如镜平。青流浸山影,萍澡牵柔茎”等诗句,就正是它清幽意境的真实写照!
??在南渠的入口处,还高高地耸立着一块“天下第一陡”的牌匾,这里就是唐朝李渤设计的世界上最早的船闸装置了。小赵告诉我们,它比巴拿马运河和伏尔加运河上的电动船闸早一千多年,堪称世界船闸的鼻祖。它不仅减缓了渠道水的落差,提高水位,以“蓄水通航”,而且为千古灵渠又开创了一个世界之最!
??最惬意的莫过于荡船游水街了。游船从陡门出发,一路穿过好多小巧别致的小桥——著名的状元桥、粟家桥,还有些不知名的。两岸古树虬干盘旋而上、枝条繁密,碧绿的树叶倒映渠中。两旁临街而建的不知何年、经岁月磨蚀门面斑驳的木屋,连续地出现在眼前,而一户户眨眼间又在两岸走过。鬓发苍苍、眼神深邃的老人,或拄着拐杖,或安详着坐在门口,打量着远方的客人。有的妇女还在渠边锤打着正在清洗的衣裳。而桥上凉亭内,有的人在聊天,有的人在下象棋,有的人在打牌,一个个仿佛在静静地享受着灵渠,感受着灵渠,好一幅悠然自得的休闲图。我们一边好奇地欣赏着渠边两岸的如画风景,一边听着小赵向我们介绍的有关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桥一景——“天下第一陡”、“状元桥”、“四贤祠”、“飞来石”、“三将军墓”等等景点的来龙去脉。
??这次重游灵渠,我确实感触很深,这条清清澈澈、坦坦荡荡的渠水,映着山容树貌,漾着细石游鱼,绕山峰,傍幽径,如梦如幻般袅娜南去。渠水潺潺,缭青萦碧;桂树夹堤,滴翠沁绿。这里丝毫没有闹市的喧嚣,没有烟尘的污染。满眼的绿色,仿佛连心灵都能染绿;无边的纯净,似乎连脏腑都能澄滤透明;婉转的鸟鸣,让人感受到脱俗的清幽和寂静。尽管,它没有“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也没有“小桥流水”的清秀婉约,但它的那份清纯,那份随和,那份温恬,那份亲切,却是少有而又难得的。它就像渠边洗衣的女人们轻轻哼唱的歌,无意中就勾去了你的神思,柔柔中就拨开了你心头的情锁。也许,正因为它意流的清美,也许,正因为它形韵的疏淡,才深深地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吧?
??在南渠码头,我们下了船,又沿着灵渠步行了一段路程。放眼身旁,但见两岸秦砖汉瓦,宋檐明拱;古井祠堂,小桥人家;雕梁画栋,牍案桌几;处处是那么的精致玲珑,处处是那么的古韵悠悠。哦,灵渠,在穿越了千年的风霜雨雪后,你怎么还是这样的魅力无限呢?于是,我向小赵问道:“灵渠为什么叫灵渠呢?”小赵回答说,灵渠,是因为其秀丽而得名的。我看着清清缓缓的流水和渠边的秀色,觉得这一回答不无道理,但也未必尽是这样吧?灵渠,之所以会叫灵渠,我认为,不仅仅因为它灵秀,更在于它充满灵气与灵性,一旦置身其中,就会让人灵感迸发,豪情顿生啊!所以,下船之后,在一个码头处,就有几个文友欢蹦雀跃地走下去,用清澈的渠水洗手,想必就是借此沾些灵气与灵性,在今后的创作中大展身手吧?
??记得在还没到兴安之前,就常常听人说:“北有长城,南有灵渠。”是啊,无论是北方的长城,还是南疆的灵渠,在过去都是出于对战争的需要而修建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的本来意义也在逐步地丧失了。如今,长城就像一个高贵的夫人,一直还在供人游览、欣赏和景仰,而灵渠则像“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妇人”,也一直在默默无闻地滋润着这块土地,造福着后人!在即将踏上归途之际,我站在灵渠旁边,但见和煦的阳光照在渠水上面,金子一般闪闪发光,好像开出无数朵光芒四射的花朵。此时,碧绿的渠水似乎变成了金色的波涛,奔腾不息,穿过古老的灵渠,汩汩地流向远处那金色的原野,一如我此刻心中的祈祷:但愿,像灵渠两岸的这种屋渠相依、四邻友善、生活富足、静谧安适的生活,能够世代相传,能够永驻人间……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daofeng99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daofeng99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