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有学习的行为,而且就是依靠种种学习活动逐步认识世界、发展自己的智慧和个性特征的。 婴幼儿主要有哪些学习方式呢? (1)经典式学习,即条件反射学习。宝宝出生几天,妈妈把奶头塞进宝宝的嘴里,宝宝就开始吮吸,这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无条件反射活动。但如果奶头还没有塞进宝宝嘴里,他是不会做吮吸动作的。几个星期以后,他一看见妈妈,就做吮吸动作。这表明,他已懂得,妈妈的出现,预示着有好东西给他吃。这种吮吸动作,称为条件反射,这种学习称条件反射学习。在这种学习中,反射运用(吮吸)最终会与一般不能引起这种反射运用的刺激因素(妈妈形象)联系起来。 (2)操作式学习,即工具性条件反射学习。成人常常用这种方式向婴幼儿传授各种行为、动作。例如,指导几个月的婴儿用手指点自己的五官,使他认识自己;训练婴幼儿正常大小便;教他们说话;一直到指导他们在学校里如何循规蹈矩地做一个好学生等等。宝宝做对了,大人立刻给予赞扬,几次重复后,宝宝就学会了各种动作和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肯定、赞扬等强化手段起着重要作用。这种操作式学习,不仅对正常孩子的行为训练有效,对智力迟钝或情绪纷乱的孩子更有特殊作用。 (3)模仿学习。婴幼儿的许多动作和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怎么做而加以模仿学得的。儿童心理学家穆尔和梅尔佐夫运用科学实验手段研究发现,出生12~21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的面部表情,如伸舌、张口、翘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