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梳理我省10年来中高考30多名状元的好习惯 这份状元们的“葵花宝典”,请小心收藏喔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不上补习班,还能在30余万考生中夺魁,状元们究竟有何绝技?仅仅是勤奋,必定不够。 为此,本报梳理我省10年中高考30名状元的学习习惯,为大家精心打造来自状元们的“葵花宝典”。 宝典中,状元们高效的学习、良好的心态是如何养成的,我们将一一揭秘他们的这些独门绝技! 法宝 1 不上补习班 状元们的最“可怕”之处在于 ——都不上补习班,学习还能那么高效 谈及经验,每一位状元必总结“效率高”。状元们的更“可怕”之处在于,都不上补习班!那么,他们究竟有何绝妙的高招提高效率?以下几招,我们可以偷学: 2005年杭州市理科状元王忻恬、2011年杭州中考状元徐恩迪: 口袋里始终揣着一本宝典——里头记着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物理公式等,每到吃饭排队时、等公交车时,必拿出来读读看看记记。其实,这招是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处偷学的。苏老曾说,“我的时间有限,‘没有整匹布’,我挤时间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零布头’,把1分钟2分钟的时间都利用起来,这样‘零布头’也能派上用场。” 2007年全省理科状元李清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同学交换和共享各自的复习笔记,受益良多。 2007年全省理科状元张琛: 基础最重要,对基础知识点做细致、系统的梳理。怪题难题,统统不做。没有基础,一切只是空中楼阁。 2010年全省文科钟隽仪: 动作快,做作业不拖拉。这个好习惯,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得培养。 2011年全省文科王子君: 遇到难题,和同学一起研讨解决。集思广益,同学的解法更能开拓思路。 2012年全省文科状元姜动: 上课45分钟,并非分分钟全神贯注,但在重要环节,肯定听得极认真。最主要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做什么才最有效果。为了达到目的才做,达不到就不做。会判断哪些作业对自己有用,有用的才做。如果做了还是不明白,就找别的题目继续加强。 2013年杭州市文科状元喻鹏阳: 上课很专注,跟着老师的思路转。若是有不懂,当场发问。 2005年杭州中考状元蔡梦如: 选择最高效率的时间段学习,比如,晚上七八点。还比如,课上的时间最宝贵,一定得把握。晚上周末的其他时间段,可看电视、玩电脑(打CS)。不过,一定要见好就收。 法宝 2 一本纠错秘笈 状元们人手一册纠错本,里面收集的是 ——哪里出错了,为什么错了,如何解决问题 每一位状元,都有一本纠错秘笈。不过,各自纠错的方法不同。 2003年全省文科状元陈杭霞: 记录学习过程中碰到的所有做错的题目、解答方式、当时做错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提醒。 2004年全省理科状元吴杰行: 纠错本讲究精练,将平时出错的知识点整理成册。 2008年全省理科状元陈琨: 有一本纠错秘笈,随身携带,只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空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2011年杭州中考状元徐恩迪: 纠错本上,不但有做错的题目整理,平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也会记录在案。时不时地拿出来翻一翻巩固。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法宝 3 爱提问 状元们比普通同学“不懂”的东西更多,因为他们 ——特别爱提问、会思考 其实,状元们并非什么都懂。恰恰相反,他们问的问题比其他同学更多。有的问题,甚至别人不屑去问。状元们讨厌似懂非懂,必须打破沙锅问到底,弄个明白。他们,是班上最会提问的人。 2006年全省文科状元陈雄超、2008年全省文科状元申屠李融、2012年全省理科状元翁凯浩: 每次下课,都会围着老师不停地问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会想方设法弄清楚,即便是问题很小。 2013年浙江省理科状元周晨: 问题,必须在当天得到解决,隔夜都会很难受。每天,都会向老师问很多问题,不少问题,是老师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或者忽略的。 2012年杭州中考状元周朔雯: 不单自己有问题一定得弄懂,别的同学在问老师问题,也会在边上听。有时,还会针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 法宝 4 活得“2”一点 状元们修炼得来好心态 ——放松,有助于调整状态 没有好心态,绝对考不出好成绩。可好心态,并非与生俱来,而靠一点点的修炼。 2007年全省理科状元李清扬、2013年杭州市文科状元喻鹏阳: 活得“2”些,寻找生活中的乐趣,与同学老师多开玩笑。试试在所有作业本的名字旁,画上一个自己的笑脸。 2007年全省文科状元求芝蓉: 周末晚上,可放松地看看喜爱的电视剧或电视节目,有助于调整状态。 2008年全省理科状元陈琨: 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的时候,散步的效果不错。边散步边思考,烦恼很快就消散了。 2011年全省文科王子君: 若要好心态,父母也得配合默契。比如,在高考前向父母出具“高考通知书”:请不要问我高考用具准备好了没有;请爸爸妈妈保持正常心态,话语行为与平时一致;高考过程中,请不要询问各科考试情况。开车接送我高考的时候,请保持冷静,注意礼让行人。高考前,还可以给父母一份“高考菜谱”,罗列平时爱吃的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