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落知春 于 2014-8-30 15:01 编辑
由于吕玉兰的出色工作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她于1958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她发表了《十个为什么》,以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怀 抒发了她的人生观。1955、1958, 1963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1965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1966年,被评为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参加了国庆观礼,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吕玉兰 从左至右依次是:原正定县长、习近平、吕玉兰、彭丽媛、吕玉兰丈夫江山
吕玉兰是毛泽东时代和陈永贵齐名的劳动模范,15岁便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29岁就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中央委员,从农业合作社社长,到大队支部书记,到县委书记,到37岁出任省委书记,虽然职务越来越高,但吕玉兰始终保持了一个普通农民的本色,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吕玉兰靠着对毛泽东思想的信仰,靠着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热忱,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苦干、实干和巧干,成就了火红年代一段最美丽最动人最经典的传奇,成为了一代妇女的楷模、一代农民的楷模、一代劳动者的楷模。就像剧中另一位劳动模范叶颖芬说的:“时代造就了我们,那些个人们就是跟着共产党走,听毛主席的话,没有私心。”是啊,只有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才能造就吕玉兰这样的好干部,只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共产党员才会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1970年开始,吕玉兰担任临西县委书记,短短几年就改变了临西的面貌,该县粮食连年增产,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纪录片不仅真实地再现了这一段历史,还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搞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中国的农村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中国的农民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这一段历史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文革十年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不过是弥天大谎。
吕玉兰和那个时代的英雄陈永贵、吴桂贤、郭凤莲有着一样的命运,在二代核心听政之后,在工农地位急剧下降的“历史转折时期”,她便由省委书记降至正定县担任县委副书记,还做过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的副手。据马大哥告诉我,习总对吕玉兰非常敬重,吕玉兰病重期间,习总还携夫人从福建专程去河北看望。这个歌颂毛泽东时代劳动模范的纪录片能够顺利播出,或许与习总的支持有关。
【资料:纪录片简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15岁的她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作为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的代表,她的身影曾出现在中共九大、十大和十一大的主席台上;有关介绍她人生体会的文章《十个为什么》,通过新闻媒体广为流传;她提出的“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口号,传遍祖国大地。 她走完人生短暂的历程,却留下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激发后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她,就是一生寄希望于田野、心系他人、不懈探索、质朴本色,生命如玉兰花般从容绽放的吕玉兰。 本片以丰富的真人影像、人物日记、采访口述,向观众讲述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吕玉兰,努力于时代背景、故事与细节处探寻人物内心的情感和行动的源泉,在现实的观照下催人深思与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