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居民网

搜索
strong 发表于 2014-9-10 17: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 移动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本帖最后由 strong 于 2014-9-10 17:32 编辑

1.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师大时,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被从课本中去掉现象,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他在明确表示“很不赞成”的态度之后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2.   习近平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说的这番话,具体到了课本的内容设置,其细致程度出乎社会的意料,但确实切中了当下人们关心的话题。不久前,一些地方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因为删除了全部古诗,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与争议。因此,习近平这番接地气的话,应该不只是兴致所至的即席发挥。
3、  有的网友将习近平这番话视作“禁删令”,猜想着教育部门会不会一夜之间把删掉的课本补回去,揣摩着明年的高考铁定的重点应该是古诗词与散文,甚至似乎看到了未来几年的考试大纲中满满当当的“曲项向天歌”,这些推测,或许有着习惯性的“拨乱反正”思维,很容易放大了习近平讲话的必须性,有着过度解读的嫌疑。
4.   习近平用“很不赞成”来表达自己对于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的态度,既有着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的热爱情结,又有着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焦虑与期待。这一点,既可从习近平青年时代与作家贾大山的情谊中看出他对文学以及文学创作者的尊重,也可从他引用古诗词的驾轻就熟中感悟出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满招损,谦受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些出自古代文献的词句名言,习近平信手拈来,讲话中屡见不鲜。
因此,“很不赞成”,既是习近平的个人感受,也是习近平对教育界提出的期待与要求;既是业务的,也是政治的。
5.   从个性化、个人感受的层面去领会,不是教育专家的习近平,这番讲话,其实展示了领导人敢于表态的鲜明个性。“很不赞成”,不是坚决反对,也不是绝不允许,直爽中有谦逊,谦逊中有担当。既没掩饰个人的好恶,又没将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当成“句句是真理”。这种即兴随和感、宽厚入世感,可以在习近平回答刘轶询问“我叫你习大大可以吗”时的这个“YES”中体会,也可以从教师陈燕希望与他合个影时所说的“这个可以满足”中品味。
6.    但是,习近平的个人坦率,是与自己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忧患与焦虑紧密相联的。在他眼里,“‘去中国化’是悲哀的”,因此,“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一个对于民族文化心怀尊重的领导人,对于人们在教科书的修改中所期待的敬重与慎重。
7.    从政治的角度去解读,习近平这番话不只是入世的,更是面向中国未来的。习近平希望自己所认同、所敬重的民族文化,包括负载在古代经典诗词与散文中的文学、艺术、道德、精神,等等,能够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嵌在脑子里”的基因。习近平听北师大负责人介绍说排在第一的公共课就是“人伦道德”,感慨地引用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表示,“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
习近平这里所说的“道”,便是民族文化中应该“嵌在脑子里”的基因。它区别于“去中国化”现象中的、似乎看来属于纯粹的“业”,被习近平摆在教书育人的“第一位”职责,正是因为在他的眼里,这个“道”,同样是一代代中国人实现中国梦所应该放在“业”、“惑”之首的品质与素质。
8.  在习近平的“很不赞成”中,我们不仅应该仅仅读懂教科书的比重,更应读懂中国的现状与未来。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strong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strong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楼主| strong 发表于 2014-9-11 01:01: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 联通
自己顶一下
广告招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郭柏鹭 发表于 2014-9-11 17: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上海市 电信
小手一抖,积分到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rong 发表于 2014-9-20 05:3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 联通
无论从眼前现实看,比如高考命题导向,还是从长远和大的方面看,比如国家的走向,这个贴子还是有用的,可惜看帖回帖的人很少,网友在关心身边小事琐事的人居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風中的薔薇 发表于 2014-9-20 12: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电信
那意思 语文教程还要改?我觉得 散文 诗句..还能接受,至于古文 让孩子们整篇背下来..有点太... 现代文通俗易懂,好记好背 干嘛要象过去一样 难道大家大街上见面打招呼还要 子曰...吾...甚好....云云?

中国的教育有问题...在怎么背道德经 弟子规 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个人拙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泰山一石 发表于 2015-6-14 16: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 联通
風中的薔薇 发表于 2014-9-20 12:26
那意思 语文教程还要改?我觉得 散文 诗句..还能接受,至于古文 让孩子们整篇背下来..有点太... 现代文通俗 ...

今年的高考题出来了,才恢复你这个问题。2015年高考已经特别注重考查掌握传统文化的能力。特别是
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查力度,全国卷在古诗文阅读中,既有分析概括、翻译、古诗词鉴赏等传统题型,又有断句、在具体情境中默写名篇名句等新题型。对这些内容的考查,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
建议:这种考题能够反映考生文化积累的差异,建议各位老师与家长们应在平常的教育中重视传统文化的培养,教育孩子多多接触传统文化,平常多积累,多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rong 发表于 2016-5-21 15: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 电信
泰山一石 发表于 2015-6-14 16:49
今年的高考题出来了,才恢复你这个问题。2015年高考已经特别注重考查掌握传统文化的能力。特别是
加大了 ...

2016年中考、高考临近,无论语文,历史还是政治方面,对掌握传统文化的能力的考查,仍然会是一个重点,本帖子在当今仍然有现实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