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居民网

搜索
花落知春 发表于 2014-10-5 21: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近代美术史上,吴昌硕在诗、书、画、印等综合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足以堪称大师。他的成功虽非偶然,但确是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及个人经历有关,特别是他的绘画,如没有功力深厚的书法基础和几位一流的画家朋友,或吴昌硕注定与大师无缘。对于书画间的互相渗透与影响,吴昌硕受益甚丰并有深刻体会,他曾说过:“书到画时书亦画,画到书是画亦书。”表明他于艺术间的领悟是超常的,才使其书、画、印全面发展,达到较高的艺术高度。


  

  即使这样,因他做画全凭书法任笔写出,形的难以把握及题材的单调,终难摆脱吴昌硕不擅画的事实。
  吴昌硕曾说过:“我画非所长,而颇知画理”。这句话虽是自谦的话,但足以说明他对绘画的不自信。不论我们怎么去研究与欣赏画家们的画,恐都不及画者自知。吴昌硕幼年就从书法篆刻入手,并由此兼涉它艺。他于书法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时间,虽是说“四体兼工”,但其功力最深、成就最高的还是《石鼓文》。从其早、中、晚年各时期所临《石鼓文》来看,早期多忠与原作,直到六十岁以后才形成自我面貌,八十左右才独步一时,并能脱胎换骨般从似到不似,遗貌取神,足见其学习用功程度及功力之深。也正是他非凡的书法功力,才同时带动其篆刻及绘画的同步成功。

   吴昌硕以书入印,融汇秦汉古印及揉合金文碑版等金石文字修养,创造出苍浑古朴、独树一帜的篆刻新风。同时,他在诗、文、哲等领域的涉及,都为后来的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吴昌硕常自谓是四十学诗,五十学画,虽也是自谦,但他绘画的大量实践较晚可以肯定。从其早年大概三十岁左右的作品来看,多为减笔临习作品,也含较多的墨戏成分。大概与今天的书法家们乘兴把笔玩玩而已相同,但有于其艺术修养全面,已具不俗之格调。


   这里不得不提对吴昌硕的绘画起重要影响的几位画家朋友。其中直接对他的绘画起重大改变的是象任伯年、蒲华、虚谷这样一流的大画家。吴昌硕第一次拜见任伯年时是以书法家的身份去的,当任看了吴的作品后大惊,并言吴学画定能超过他。事实上由于吴昌硕的笔墨功力深厚,即使照任伯年的教学示范搞临一遍也比任的画“气”大“味”足。吴昌硕的另一位好朋友蒲华亦是近代罕见的书画巨匠,其笔墨淋漓畅快,山水、花鸟、书法均为一代大家,但由于历史种种原因,近年来渐被有识之士所重。还有位虚谷和尚,用笔清冷高古,作品格调高雅、亲切感人。不善画的吴昌硕有这几个常穿梭其间的朋友,自然见多识广,出手不凡。有趣的是,近代还有位继吴之后把《石鼓文》推向另一高峰的大书法家陶博吾,他的书法并不比吴昌硕差,年龄也比吴在世长,但绘画却没达到相同高度,绝对和身边没有象任伯年等这样的大画家有关。




   吴昌硕刻苦,也是聪明的,他深晓中国画理,知道画是“写”,而不是“画”的,并知道自己不会画等弱点,就避生就熟,只画传统常见的梅、兰、竹、菊、藤、等为数不多的题材,这些题材古就传有一些固定模式与画决,因此不会画的吴昌硕很快就运用自如了。对于自己的作品他曾说:“平生得力之处能以作书之笔作画”,也正如古人所说直从书法演画法的论述。人常说:“苦铁画气不画形”,通常是讲吴昌硕任笔挥洒,不求形似,作品气势夺人的,事实上如果让他去画具体的形也未必能画好,因此许多题材干脆就不画。从吴昌硕传世作品中来看,人物较罕见,多为大笔一挥式大写意,山水数目不多且多为摹古之作,鸟兽更是稀有,曾见其画的《墨猫图》及《菊石图》中的公鸡,造型幼稚,笔墨与形不附,显得牵强。另外,在吴昌硕的绘画作品中,梅、藤是其画的最好的题材,其余作品构图较程式化,尤其是石头的画法更甚,兰花的绘画水平比起另一画家应均只能算入门而已。

  

   吴昌硕虽学画晚,所画题材单调常见,但能以苍老浑厚的书法金石造诣入画,改变了文人画的内涵与形式,创造出一个不会画画而以书“写”画的典型。他给我们的启示是:“功夫在诗外”。那些不通画理,整日做画者,未必会画好画。急功近利,没真才实学而靠包装、宣传自己的也永不会成为真正艺术家的。如加强全面文化修养,博学善用,读万卷书,交良师益友,到一定时间的自然融合,自会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花落知春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花落知春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