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的一些回忆和认识 (由于谁都可能有认知的片面性,欢迎改编、讨论) 1972年二千多人从湖北五七油田来到河南南阳,很快发现了油田,1978年进行会战,80年代初最髙年产原油275万吨。80年代中大家对油价周期性波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加上当时东北有的煤矿人多煤少进入衰退,报刊进行了大量,我们油田提出以石油业为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当时中国石油集团总公司(石油部)设有多种经营管理局,98年前仅河南石油勘挆局多经处直接投资的项目有6亿元。有的项目效益也可以,比如陶瓷厂一员工销售额达500多万元被奖励一辆桑嗒纳。有的工艺技术也是先进的,比如陶瓷厂原员工后来在北京市和社旗县建厂,射钉厂的原员工在唐河县建厂。当时还有1万吨碱厂和盐化工筹备处,后来碱厂与远兴能源(股票000683)合资对方是大股东,2015年运兴能源管理的桐柏碱厂纯利润为11。4亿元。 河南油田是怎么衰败的,一路走来的一些回忆和认识(2) 石油勘探开发企业搞多种经营可以按排子女就业、分流富佘人员、安排一线退下来人员(钻井工到45岁基本上就干不动了)。,多种经营可让从钻井队退下来的员工能体面的工作到55岁退休。 河南油田是怎么衰败的,一路走来的一些回忆和认识(3) 1998年6月1日河南石油勘探划归中国石化集团。 1999年2月7—8日,中石化总经理L到油田调整班子,L任局长,T不再兼任。在油田的汇报会上,L总经理强烈反对油田搞多种经营。他只让搞石油主业。在L领导下多经企业全部垮了,多经处撒销。当时我们的郑州三元期货公司要转让有相当一笔收入,为了证明搞多种经营的不正确性他白白的把期货公司注销掉。搞减员増效时,上面是2800个指标,他耍求保密,在油田电视上制造紧张气氛,全局协解8000多人,民间传说他得了“毅中同志” 的特别奖,(L在讲活中常讲“毅中同志” 怎么怎么讲的,以证明他本人的正确性)为此油田上访动荡了十年。在2000年中,油田成立了3个处级1个付处级的社区服务中心,机关设处级共公事业部。 把原来各二级单位的编制为科级、队级、小组级的,负责环卫、绿化、供水、供电、供暧、的业务人为做大。这样不创造实际有使用价值的人员大幅増加。曾令人费解。 河南油田是怎么衰败的,一路走来的一些回忆和认识(4) 大约2002年Y任局长,继续“改革”, 把油田各二级单位的多种经营全部民营化,将机械厂、南石二机厂、总医院、南石医院、运输公司均民营化。现在有的活得好、有的活得差。这些单位的党委还由油田党委领导,活得差的员工有时就到局机关上访。当时政策不配套,急功近利报成果。 L任局长时听说还有利润上缴。他将三院(研究院、工程院、设计院)迁到郑州,S任局长后立即宣布三院从郑州迁到南阳市。这么大的事,论证过吗?反正从电视和报纸没有看到,S的讲话印的书中也未看到令人信服的解释。折腾人。 河南油田是怎么衰败的,一路走来的一些回忆和认识(5) L任内成立了独立于勘探局的工程公司,在采油强力推行偏平化管理,民间都说是F董事长主导的。 中国石化企[2012]339号文指出“将石油工程业务从油田企业整体剥离,与。。。。。。,组建成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打造世界一流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在学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时,记得一种叫偏平化,二是塔式,三是矩陣,或是三种的组合。作为中石化集团,无中生有的制造一个垂直的法人实体,加大了集团內部交易成本,内部交易甲乙方之间协调难度加大,比赛在各油田进行,裁判在北京。在成立工程公司之前,河南油田的运行机制应该说是科学合理的。 河南油田是怎么衰败的,一路走来的一些回忆和认识(6) 打造世界一流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是F的臆想。国外有大的测井公司,钻井、录井、井下作业公司都不大。前几年河南油田一支钻井队在国外甲方送给每人一部电视,以表彰工作杰出,应该说这就是世界一流了。工程公司从油田整体剥离加速了油田的衰败。把几十个工程师从生产一线调到郑州办公能创造什么价值?原来油田机关各处室管理石油工程的工程师也就十来个人。 河南油田是怎么衰败的,一路走来的一些回忆和认识(7) F还要建“世界一流油公司”, 从他公开讲话看,外国油公司人少,效率髙,我们人多,效率低。这话对也不对。中国各油田都是在党领导下艰苦奋斗发展起来的,油田是个联合企业,有优点也有弱点。把国外油公司人员和数倍于油公司的外部承包人员加在一起算,生产效率也髙不到天上。他将原来的“采油厂--矿--采油队” 三级运行,改为“采油厂--管理区--班[站]”。 表面上看可以省几个队干部,提高劳动效率,实则不然。我们的油井都在农民的庄稼地里,很分散。几十年来,油田的采油生产就是在采油队党支部和队干部领导下完成的,采油队的干部都参加劳动。取消采油队一级本质上削弱了党对基层的领导。 我们油田的多种经营,如果不人为搞垮,而是精心管理,我们不会衰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