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居民网

搜索
dq1152 发表于 2011-4-26 16: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 联通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为什么选择渐进式增加工资的策略
——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思考之三
徐洪才
    【摘要】中国工资增速总体低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更低于财政收入增幅。通过增加工资来促使中国经济再平衡具有财富分配效应、需求转移效应、技术改造效应和社会就业效应。汇率升值和工资上涨之间除了替代关系,还存在互补关系,过分强调其中之一,都有失偏颇。目前中国不具备大幅度涨工资的条件,应采取渐进式增加工资+渐进式汇率升值的政策组合。
    一、中国工人工资现状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2000-2005年,中国人均产出增长了63.4%,远高于印度的26.9%和东盟的15.5%。但印度平均工资增长为11.5%,而中国只有7.5%,低了4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居民并没有享受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成果。更严重的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严重不公,被淹没在“平均工资上涨”之中。在收入分配结构中,既得利益集团工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2005年中国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人数833万人,占全国职工人数不到8%,但工资收入和工资外收入总额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中国工资收入结构有三个特点:一是工资增速总体低于GDP增幅,更低于财政收入增幅;二是工资向垄断企业职工倾斜,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平均工资增长”掩盖了大多数人相对收入下降的事实;三是企业薪酬向管理者倾斜,且薪酬差距越来越大。在中央企业27个主要行业中,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差距倍数,由2002年的3.5倍扩大到2004年的6.4倍。与此同时,很多地方最低工资和最低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提高幅度,远低于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可见,中国贸易顺差是以牺牲中国工人工资收入增长换来的。因此,要改变中国贸易顺差状况,就必须改革中国工人收入结构。
    二、汇率升值与工资上涨将产生不同效果
    工资上涨有诸多正面效应。根据萨缪尔森-巴拉萨效应,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国家,其实际汇率将出现同步升值。但是,本世纪以来,中国工资、物价和人民币实际汇率都保持相对稳定。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逐年下滑,造成中国经济内部失衡。如果工资能够获得足够上涨,将部分抵消“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减少中国贸易顺差。工资上涨可改善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分配,提升居民消费,降低储蓄率。
    汇率升值和工资上涨有不同的效果。中国二元经济造成大量廉价劳动力,中国出口竞争力不应长期建立在这种低成本优势上。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就是要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特别是缩小二元结构差距。继续维持低工资,必然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升值预期将鼓励热钱涌入,会扩大外汇占款及被动货币供应,进而增加通胀压力,使富者更富。在国内投资缺少机会情况下,增加了国际资本外逃的可能性。涨工资惠及低收入群体,是结构性政策;升汇率则更多惠及富人,是总量政策。基于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考虑,特别是出于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当前中国更应该采取提高工人工资,而非大幅度提升人民币汇率的措施。这一措施有利于完善中国分配体系,防止社会进一步两极分化。但是,工资由市场决定,政府不能直接决定工资水平。因此,必须推进工资形成机制改革。
    汇率升值和工资上涨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名义汇率升值和工资上涨都能起到推动实际汇率升值的作用。除了这种替代关系以外,汇率升值和工资上涨之间还存在互补关系,过分强调其中之一,都有失偏颇。汇率升值有利于控制国内整体通胀水平,可以为工资增长提供空间,而且能提升货币工资的购买力。此外,工资上升不仅会增加出口企业成本,也会增加非出口企业成本;而升值则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出口部门生产成本,从而较好地调节中国经济内外不平衡。
    美国敦促人民币升值,而不愿中国提高工资,有其自身原因。中国工人工资提高对发达国家维持世界经济中心地位是不利的。首先,中国工人工资上升,直接提升了中国内需;其次,中国工人工资提高使得跨国公司无法获得廉价劳动力;再次,中国工人工资提高还可能影响发达国家移民等社会政策。
    三、增加工资促进经济再平衡考虑的因素
    通过增加工资来促使中国经济实现再平衡,主要是考虑到以下经济因素。
    第一,财富分配效应。人民币升值对高收入阶层有利,因为他们不但持有大量存款,还有很高的进口商品需求倾向。人民币升值以后,他们的存款对进口商品购买力提高了,从而变相增加了他们的财富。相反,对低收入阶层而言,他们没有多少存款,本身也不消费进口产品,因而人民币升值不会给他们带来好处。与此不同,工资上涨对象是低收入工薪阶层,通过直接提高这一阶层的财富,缩小收入差距。
    第二,需求转移效应。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将更加便宜,需求替代效应使得高收入阶层将其需求转向这些进口商品,而且,出国需求诸如旅游、子女求学以及其他消费将不断增加,从而将导致国内产品和国内市场需求下降。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上升了20%多,大量中国人到欧美旅游、留学,这些人大都来自高收入阶层。同时,原来供高收入阶层消费的那些国内产品价格由于外来竞争而下跌,而为这些产品提供生产要素的主要是低收入阶层,从而导致这一阶层收入下降;而且,低收入阶层所需生活必需品价格却难以发生相应下降,进一步导致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下降。相反,提高低收入阶层工资水平不仅会提高低收入者对生活必需品需求,而且会刺激原本供高收入阶层消费的那些国内产品需求,从而反过来进一步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第三,技术改造效应。小幅货币升值不会对那些出口行业造成很大冲击,因为中国企业劳动力成本太低,因而出口行业不会因人民币升值而产生较大的技术改造压力;相反,企业主会以出口实际价格上涨为借口在工资不提高的情况下,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或提高工人劳动强度,把负担转移到工人身上。相反,如果工人工资上涨,主要竞争压力就会直接作用在企业主身上,从而刺激他们改善企业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快技术进步。对在国内市场上面临国外竞争的企业而言,币值上升固然可以促使企业主更加关心技术改造问题,但他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负担转移到工人身上,因为中国有大量的潜在劳动力,而工人工资上涨同样会对这些企业技术改造起到相似的效果。
     第四,社会就业效应。有些人担心工资上涨会引发失业问题,因为工资上涨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而降低投资,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事实上,根据一些上市公司财务统计,工资总额平均只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以下,因而即使工资翻番,企业成本上升也不是很高,而且,工资上升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容量,反而刺激投资,增加就业。相反,币值上升对宏观经济具有强大的紧缩效应,引发大量失业现象。
总之,缓和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两个途径——提高工资和提高汇率产生的利益分配效应是不同的。前者有利于低收入阶层,后者有利于高收入阶层。因此,与其让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不如提高老百姓工资,这不仅能够缓解贸易顺差压力,而且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效应是截然相反的。
    四、中国工资大幅度上涨并不现实
    工资过快上涨将带来诸多弊端。如前所述,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快速升值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危害。同样,工资过快上涨也会带来诸多弊端。一是工资成本上升超过企业承受能力,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生存困境;二是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完全依赖涨工资调整实际汇率,会对国内通胀造成较大压力。其中,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机制尤其值得关注。如果物价上涨很快,超过工资上升速度,则实际工资水平得不到提升。
    中国工资大幅度上涨并不现实。中国庞大的劳动力供给限制了萨缪尔森-巴拉萨效应。出口部门扩张只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以来未能对劳动力市场构成压力。统计显示,虽然2000年以来中国工资水平有一定上涨,但上涨幅度总体滞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2010年以来,用工荒问题变得严重,劳资摩擦有所加剧,市场工资和最低工资明显上升。但是,这些变化并非中国劳动力供给进入短缺时期,或者刘易斯拐点即将来临的前瞻性表现,而是对过去工资长期低增长的滞后纠正。眼下中国遭遇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压力,决定了工资只能保持适度增长。
    总之,一个现实的选择就是采取“渐进式增加工资+渐进式汇率升值”的政策组合。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dq1152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dq1152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