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QQ_42CE63 发表于 2017-8-1 19:1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jietu_20170801_184554.jpg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油田的老革命老战士、退伍军人、在部队服役的油田子女,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对打好“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攻坚战、促进油田发展的信念和情怀。

老革命老战士树旗帜
jietu_20170801_183911.jpg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每到“八一”建军节时,老战士张三盛都格外兴奋。
他小心翼翼地翻出老照片、勋章,一遍遍地摩挲,任由它们把自己带回戎马生涯之中。
张三盛已入党73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战200多次。从扛枪的那一刻起,他就立志要做一名真正的“兵”,像毛主席说的那样,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坚守这样的信念,张三盛在每一次战斗中,不怕牺牲,机智作战,多次立功。他的事迹被录入《共和国军旅将士风云录》《中国转业军官风采录》。
1953年,张三盛转业到石油行业工作,直至1983年离休。工作的30多年里,他一直以党员、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祖国献石油,把坚忍不拔、艰苦朴素等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油田生产经营遭遇“寒冬期”后,他经常教育子女,要像打仗一样勇敢地战“寒冬”。
他的两个孩子都在科研单位工作。每逢他们遇到科研难题时,张三盛就教导他们:“比起战争年代,这点困难算啥?你们一定要拿出军人后代的作风,勇于攻克难关。”
jietu_20170801_184004.jpg
他还谆谆教导已经参加工作的孙辈们:“工作要过硬,作风要过硬,样样都要过硬。”
jietu_20170801_184626.jpg

“夫妻兵”携手争上游
jietu_20170801_184109.jpg

采油二厂井楼采油管理区第二党支部,就有一对特殊的“夫妻兵”。他们的父亲都是复员军人,他们也是复员军人,又同在一个单位。同事们说,这对“夫妻兵”,干起活儿来就是不一样。
丈夫李海滨1998年12月从山东某部队复员后,就一直奔忙在采油一线。“话少,干活卖劲,大伙儿都喜欢他。现在,他是我们5号计量站的副站长。”7月12日,井楼采管区第二党支部书记李爱国操着一口地道的河南话表扬李海滨。
妻子吕晶2003年12月从青海某部队复员后,也被分配到了采油一线。有缘千里来相会,两个人在井楼采管区相遇,成了伴侣,成了同事,也成了上下级。
“因为关系特殊,我没少受‘委屈’。” 吕晶所说的“委屈”就是无论脏活还是累活,无论加班还是加工作量,她都得冲在最前面。
“在部队养成了纪律严明的习惯,再加上老公是副站长,我得一切行动听‘指挥’,各项工作冲在最前面。”吕晶说着,不好意思地笑了。
5月中旬的一天,李海滨从别的井场干活回来,发现楼923井刺漏,喷出的油水达几米高。李海滨戴好安全帽,飞跑到油井前,迅速关闭了油井总闸门。他从头到脚都是油污,几乎变成了“黑人”。
jietu_20170801_184028.jpg
李海滨说:“吃点苦不算啥。现在,油田生产经营形势严峻,大家都在努力创效益,我们更要加油干。”

“石油师”精神代代传

1952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签发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七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这就是“石油师”的由来。此后,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石油师”人奋战的身影。
油田很多子女是听着“石油师”的故事长大的。他们从小就萌生了当兵的梦想。现役的油田子女在部队传承“石油师”精神,展示油田人风采。
家住泰山小区的梁世军近来特别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近期,他的儿子梁岩驾驶战斗机正在执行特殊任务。
梁岩告诉爸妈:“我在外执行任务,不能随便打电话。你们别担心我。”
jietu_20170801_185154.jpg

梁岩2000年从油田一中毕业,通过招飞选拔,进入空军某部。到部队后,他谨记父亲的教诲,继承石油人的优良作风,不怕苦不怕累,凡事冲在前。如今,梁岩已多次立功,成为一名年轻的副团级干部。因飞行任务重,梁岩已经3年没有回家了。
同样是军人出身的梁世军,不仅理解儿子,而且非常欣慰:“儿子是为祖国的蓝天事业奉献。我没实现的愿望,儿子代我实现了。”
梁世军14岁时,被送进部队当了一名警卫员。后来,部队招飞时,梁世军通过了体检,因学历限制,未能如愿。
梁世军常常在电话里对儿子说:“国家培养一名飞行员、制造一架飞机不容易。你一定要发扬石油人的优良传统,苦练本领,为国家多作贡献,为油田争光。”
梁岩不负所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守卫着祖国的蓝天。
jietu_20170801_184200.jpg

这些仅仅是油田“军人”的缩影,油田还有很多复员和转业军人。他们秉承在部队锤炼的过硬作风,为油田改革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jietu_20170801_184219.jpg

在水电厂供水检修班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可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退伍老兵。部队这个大熔炉锤炼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他们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立足本职岗位,成为工作中的一面面旗帜,一个个标杆。
jietu_20170801_184245.jpg

        采油一厂保卫部现有员工113人,其中退伍军人就有50人。
        作为普通而又平凡的退伍军人,他们退伍不褪色,时刻以优秀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军人思想过硬,纪律严明,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在打击“三盗一炼”护厂保油工作岗位上,处处当先锋做榜样,默默的奉献着青春和汗水,唱响了一曲曲退伍军人建功立业的赞歌。
jietu_20170801_184310.jpg

有这样一个集体,他们干着最辛苦的修井工作,为完成油田产量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油田保油创效的主力军。他们就是油服中心井下作业大队。600人的队伍,退伍军人就有188人,占了近三分之一,退伍“老兵”就是这只“保油铁军”的中坚力量,在部队中练就的坚强意志和高度执行力让他们成为了各个岗位上的“排头兵”,默默践行着“昔日戎装献身国防、今日工装奉献油田”的铮铮誓言!
jietu_20170801_185306.jpg jietu_20170801_185221.jpg jietu_20170801_185120.jpg

衷心地祝愿油田全体退伍军人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QQ_42CE63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QQ_42CE63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