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泰山一石 于 2018-2-22 20:13 编辑
1、武松为兄报仇要怒杀三人,跑掉了西门和王婆,未逃脱官府的通缉,但民愤并未指向武松。
2、这几天的网络,张QQ“大年三十为母报仇杀害仇家三人”的消息甚是吸引眼球。有人同情杀人犯张扣扣,呼吁对他从轻发落;有人认为即使杀人理由真实,也不应该一下子杀了仇家三口,要求对他绳之以法;也有人虽然同情张扣扣的人生遭遇和处境,但不赞成他的做法。
3、对此真不好发表评论,但对其心理状态有个大致分析:
4、因为我们都不是张扣扣,我们都不能设想一个13岁的孩子亲眼看到母亲被邻居活活打死时,内心受到的冲击有多大。其亲娘被活活打死后,当年凶手仅被判刑7年,赔偿9639元(除去已支付丧葬费人民币8139元外,其余仅付了1500元)。对这个13岁的孩子来说,他或许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此时估计也没有人为他做过心理疏导。其母被打死后,其父亲没有再婚,也许是为人懦弱,无人愿意嫁。13岁的孩子长大35岁,也没有结婚。也许家贫娶不起,也许是为了复仇。
5、但,曾经的凶手家的日子过得红火,算不上逍遥法外,也没受多大惩处。而张扣扣一家,白白被邻居活活打死了一个亲娘,在村子里更是抬不起头。
6、如果你是张扣扣的遭遇,你该如何处理呢?即使他不那么做,他这一辈子还能正常的活好吗?
此时,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的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