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28
- 积分
- 101
- 威望
- 分
- 激情
- 分
- 居民币
- ¥
- 主题
- 回帖
- 0
- 记录
- 日志
- 相册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0-6-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彩云南之悠悠:夜游黑龙潭公园——丽江的古城源
说“夜游黑龙潭公园”有点不大确切,虽然进去时大约七点不到,在青岛早已夜幕降临,可在丽江,天还大亮,因为一是高原,二是时差的问题。
本来那一天看完东巴文化博物馆,一出博物馆的后门就是黑龙潭公园的一个侧门。根据国务院要求,全国公园都要向公民免费开放,丽江黑龙潭公园自一月一日起,也不再收取门票。我们四人大摇大摆地从侧门进去,进去不远,就被一个女的管理人员挡住了,要我们每人缴纳80元。我说,不是公园免费开放了吗,怎么还要收费,而且一收就收80元,以前公园门票也就30元。那管理人员把我们领到一块告示牌前,告诉我们,80元是古城保护费,外地游客到丽江游玩就要交。当时,我们很不理解,我说,黑龙潭是“古城”吗?我们住在古城没有要我们“古城保护费”,到古城外的不收门票的公园却要收“古城保护费”?
那女管理员说,我们不管,上级让我们收我们就收。我们又返回东巴博物馆,找了那讲解员,才知道有好多地方,你想玩就要交“古城保护费”,如束河古城、玉龙雪山、黑龙潭公园。有的地方不要,如虎跳峡。
我们这次不玩玉龙雪山,也不去束河古城,为了玩一个黑龙潭公园就要交80元,太划不来,一气之下,不玩了。从那时候起,我知道丽江有一个不合理收费,对其一直耿耿于怀。一直到以后六月中旬第二次到丽江玩玉龙雪山时,想逃避买这“保护费”,带了四张儿子和他舅舅、舅妈、表妹用过的“保护费”收据,想蒙混过关,又没有成功。那时又知道,外地人到丽江买了“保护费”,一个景点只能玩一次,再想玩第二次,还得买那劳什子保护费。最近,看无言迷迭香的日记,说已取消“古城保护费”,取消得好,有利于丽江的旅游业的开展,丽江的老百姓对收保护费也都是很不满意的。
所以参观博物馆出来后就没有玩黑龙潭公园,只好游览古城。
第二天,从虎跳峡回到古城后,就到古城外的一家桥香园米线店一人吃了一份过桥米线。
从米线店出来,一看黑龙潭公园就在附近,我们说,探探能否进去。本地人不是不要保护费吗?昨天我们拿着相机、摄像机,成群结队地还不是告诉他们我们是外地人吗?
我侄儿他俩先进去,没有人管他们,我和老婆子想从边上一条山路进去,谁知那山路通向黑龙潭公园边上的山头,又只好退回。侄儿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没事,尽管进,没人管,这样我们才进入了公园。起先还像是当了小偷似的,有点害怕,后来看看实际上就是没人来管这闲事,其实假如那天换一个门,一个一个进去,谁也不会管。
我们是沿着一条小溪逆水而上的,走近才知道这就是“古城源”,哗哗的流水从这里汹涌喷出,轰然作响,非常壮观。既然是“古城源”,就是古城生命之源,据说古城的流水都来自这里,所以纳西人看中了丽江这块神秘的土地。
过了古城源,就看到黑龙潭广阔的水面,据说有四万平方米,古城源流出的水,就是这潭里的水,而潭里的水来自泉水,据介绍来自九眼洞。可是我们没有找到,看不见有冒水的地方,估计冒水之处都隐藏在湖底下。
一进公园就可看到一座漂亮的廊桥——锁翠桥,它也是拍摄玉龙雪山的佳点,站在桥上可将雪山、潭水、潭上的五孔石拱桥、一文亭、得月楼和水中的雪山倒影都照下来。我儿子07年年底,就是在那里照的玉龙雪山,这张照片到现在还是我笔记本电脑的桌面。可我们那天是阴天,看不到玉龙雪山。
一文亭据说是一个老奶奶靠着索要一文文铜钱盖起来的,所以叫一文亭。
黑龙潭的出水口为九眼洞,意为九龙治水。九眼洞上建的五孔桥,将龙潭一分为二,桥边围栏上刻有石像、石狮,是“相思”的谐音,故五孔桥又称相思桥、玉带桥。我们在五孔桥上没有见到九眼洞。黑龙潭湖面相当平静,那天虽然是阴天,却无风,湖面没有大的波浪。
公园里的建筑都是古色古香,依山傍水、流韵溢彩,据说这也是公园的一大特色。
丽江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位于城北象山脚下。由于以前也称龙王庙,所以每年三月都在这里举行龙王庙会。
黑龙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有诗云:“泉涣涣兮涟漪,问何时最是可人?须领略月到天心,风来水面;亭标标而矗立,看这般无穷深致,应记取云飞画栋,雨卷珠帘。”这诗出于谁手,上网查询,查不到。但查到不少博客、小说、游记都原封不动记了下来,连像我这样的说明也没有。
在珍珠泉那里,击掌或在台阶上蹦跳,湖底都有泉水如串串细碎珍珠冒出,骆绎不绝。这是介绍上说的,我们没有看到珍珠般的泉水,只看到石缝中流淌出的孜孜泉水,还看到一位姑娘用瓶子在泉水口接刚淌出来的泉水。她肯定是要拿回家派用途的,那些水,没有污染,清洁纯粹,像古老纳西族人的心灵。
黑龙潭的美,美在它的水,美在它的建筑,而建筑体现了文化——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结合。许多楼前都有介绍,我们不但粗略看了一遍,体会其含义,又用相机把介绍全都照了下来。没有这些照片,最好的脑袋瓜也记不住这些内容。
有一楼名为“解脱林”,原为芝山福源寺的门头,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建筑风格典雅,和江南许多园林建筑很像。
五凤楼又称法云阁,原建于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迁至黑龙潭。福国寺建于明代,原是木土司的别墅及家庙。木土司曾在寺内会见过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
龙神祠为黑龙潭主要建筑,祠坐东朝西,傍青山,面绿水,是一个二层楼建筑。据介绍,是一个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门楼、两厢、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三间,前有月台,施作垂带踏跺,四周游廊回互贯通。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极富庙堂气息。门楼高悬“天光云影”四字榜书。我们看到门前挂有大横幅:“感恩丽江翰墨贺岁”,好像是在举办什么书法展览,用“翰墨”来欢度春节。
纳西古乐宫,以前不知是什么名字,门口有一副对联:声遇行雲鸣古乐,座弹流水缔令情。可惜没有听到古乐演奏。以后在昆明云南民族村看“泼水节”时,看到有纳西古乐演奏,到那时过了一把瘾。
在一块木牌上介绍“香格里拉精神——人与自然和谐”:
“黑龙潭景区是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是举行东巴祭祀活动中祭署仪式的重要场所。
“纳西先民临水而居,因水创造了自己的宗教。纳西族在水边祭祀自然神署神。署神是人的骨肉兄弟,长大后分家,人住陆地,署神住水域,纳西语称“署古当”,即现在的黑龙潭。每年农历二月纳西族人都要在黑龙潭举行祭署仪式,纳西族人的哲学是尊敬大自然,他们祭天、祭署(自然界),不捕杀有孕的动物,爱惜水源,保持水源的洁净。他们仅是向大自然取得生存必需的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他们始终致力于一种原始的香格里拉精神——人与自然和谐。”
以后我第二次到丽江和泸沽湖时,还了解到,纳西族以及属于纳西族的摩梭人,他们还自觉控制人口,为的就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
这一种精神,和我们现在有些地方滥砍滥伐形成鲜明的对比。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纳西族人民肃然起敬,我们所谓文明开化的汉族应该向他们学习。其实,不光是纳西族,我在云南遇到过的少数民族,如陇川的景颇族都具有这一特点,他们都注意保护自己家园的资源。
黑龙潭里有一个“东巴文化研究所”,研究东巴文化。由于我们是晚上去的,他们也已下班了。
黑龙潭边上的小山,没有看到介绍,也由于时间不允许,没有爬到山顶去观光。在网上看到有一人说是挖黑龙潭湖面的土堆积成的,有点像,因为他与丽江其他的山相比是小了不少,而且周围没有其他山头。
出黑龙潭公园大门时,七点四十分,这时丽江才笼罩在万家灯火之中。
我们是沿着这条小溪逆水而上的,溪水实际上是从黑龙潭里淌出来的湖水,湖水当然来自湖底泉水。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8/12/24/111342196733.jp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