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70
- 积分
- 92
- 威望
- 分
- 激情
- 分
- 居民币
- ¥
- 主题
- 回帖
- 0
- 记录
- 日志
- 相册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0-6-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游完周庄后,没到火车站就下车了,还想去原来那个宾馆。下车没走多远,就在人民路马路边上看到有一个客栈,进去看看,很干净,不见得比那二星级宾馆差,店主也很热情。看到这里比原宾馆交通要方便多了,到第二天要去玩的拙政园、狮子林都很近,我们就住下了。房价比前一个低了6元钱,老板说,五一期间,这房价到260元。
第二天,起来后,就前往拙政园,从客栈到拙政园,慢走也就是10分钟的路程。
在路口,就看到“北寺塔”,这塔和寺也很有名,相传建于三国年代。没有进去,也不知道现在能否上去,想想上去也没有什么好看的,看它的外形就足够了。不过倒看了两次,去时看了一次,回客栈时又看了一次。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65824187466.jpg' ]
到了拙政园,看看大门好像还是以前的大门,但有修善的痕迹。门前马路比以前宽了,马路肯定重建过,路面是重新铺的石板路和石头块路。
拙政园也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AAAAA级旅游胜地。
一个男导游在和他的旅游团介绍时,听到他一段话。他说:“拙政园的山是太湖石做的假山,园中的水是死水,没有入口,没有出口。可是就是这假山和死水,使得拙政园天下闻名。所以说,拙政园的假山死水甲天下”。
不过,“假山死水甲天下”,我觉得不十分到位,没能说出拙政园这苏州园林代表的外表美、内在美和拙政园之深深的文化内涵。不过要我拿一句话来概括拙政园的美,我也力不从心,只好借用这句话。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私家园林的经典。
什么是“园林”?网上的解释是: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广场、街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苏州园林,是古代有钱名人的私人宅院。拙政园就是古典园林的代表。它起始于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到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其实也就是原来拙政园的一部分,一部分成了太平天国“忠王府”“遗址”,一部分扩建成“苏州园林博物馆”,这两个地方,在我们游览完狮子林后,进去看了看。不过,被占用的大部分是住宅,不是园林。
现在看到的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也就是真正的苏州园林的精华部分。
“假山死水甲天下”,我觉得这山这水,不应该是纯粹的假山和湖水,更重要的是临水而建的各种江南风味的古代建筑、跨越湖泊的小桥和驾驭水面的曲折长廊,以及广栽的树木花草。那些各式飞檐的楼榭,那些曲折雕花的走廊,那些别致的临水或登高的小亭。这些建筑,都围绕园中湖泊。打开拙政园的游览指南示意图,可看出可看出,水面面积大约占了游区的一大半以上。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拙政园。而没有临水而建的古代建筑,也就不是拙政园。山、水、亭台楼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园中湖泊众多,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密自然。亭台楼榭就更多,形体不一,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树木葱郁,花草奇异。看了园中景色,的确让人留恋忘返。主题突出,都有典故,所以文化内涵及其丰富。
原主人可能偏喜荷花,不知道是否暗喻自己“出自污泥而不染”?如“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现在不是观赏荷花之时,湖中荷花长得也不茂盛。秋天来玩拙政园可能更是游览佳时,那时“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会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游人面前。
又如“藕香堂”,也和荷花有关。藕,长于污泥之中,却体色雪白。形容古代女人臂白,有“雪白如藕”、“白如藕莲”之说。
说明书上表明,6-10月是“荷花旅游节”,我们去早了。
拙政园里每一座亭台楼榭,都有高雅的名字:兰雪堂、涵青亭、听雨軒、放眼亭、雪香云蔚亭、待霜亭、香洲、倚玉轩、小沧浪、三十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远香堂等。每一个名字都有出处,如“小沧浪”出于《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
我们从大门进去后,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兰雪堂”。其名取自李白诗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我们决定左转顺时针游览,在游览圈内的只好进去再退出,以免漏掉好的景点。第二个就是涵青亭,它的南面和西面一大片房子现在已成为“园林博物馆”。
在“倚玉軒”中有一块奇玉,基本上是黑色的,像一条盘龙。可能“倚玉軒”之名与它有关。文征明的《拙政园图咏》:“倚楹碧玉万竿长”。此堂东西走向,烘托出“远香堂”的主体位置。一个女导游介绍说,用一硬币敲击玉石,可听见叮叮当当清脆的声音,说明这是上好的玉石。好几个游客拿出硬币叮叮当当敲了起来,声音的确清脆悦耳。
“远香堂”,为中部主要建筑。周围有倚玉軒、小飞虹、绣綺亭、玲珑馆嘉实亭等建筑。“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清澈。夏日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故取宋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之意为堂名。堂四周装置精美的玻璃长窗,周围环绕开阔,四面景物,各具情趣。举目四望,犹如观赏长幅画卷,中园景致尽收眼底。”(录自堂内介绍)。
远香堂门口有一付对联:
“舊雨集名園風前煎茗琴酒留題諸公回望燕雲應喜清游同茂苑;
德星臨吳會花外停旌桑麻閑課笑我徒尋鴻雪竟無佳句續梅村。”
对联,也是苏州园林重要的一部分,几乎每座台榭、每个小亭,都会有一副对联,都出自名人之手。细细品味,回味无穷。大部分对联我都照了下来,不过有的由于光线不好和反光,照得不大清楚。
在前面的游记发表后,有不少网友夸我“记性好”。其实不全对,有些亲身经历的情节,我是能记住的,而这些“对联”、“说明”、“介绍”等等,我是记不住的。我初中的班主任常和我们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导我们常记录。现在有了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烂笔头”也不需要了。还有现在各旅游景点都有介绍说明,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先向工作人员索要“材料”。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盆景园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厅内陈设考究。导游说这里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晴天由室内透过蓝紫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蓝色玻璃全部是当年从西方进口的,那时的玻璃在西方就很贵重,运到遥远的中国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那天,天气晴朗,太阳明媚,我们通过玻璃往外看,朦朦胧胧似乎是在下雪似的,的确非常奇妙。周围水面曲折,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我想,光有蓝色玻璃,没有这光怪陆离的水面,不会有“下雪”的错觉。
“三十六鸳鸯馆”外面池子里现在养有鸳鸯数对,不知道建馆时有无鸳鸯,也不知道为什么叫“三十六鸳鸯馆”。
“三十六鸳鸯馆”大门朝北,与之相连的大门朝南的是“十八曼陀罗花馆”,这里的“曼陀罗”指的是茶花,想当年,这里植了十八柱有名的茶花,所以称之为十八曼陀罗馆。
盆景园,不开放,成了园林工人的工作场所。一个老头拿了摄像机进去录像被工作人员撵了出来。
虽然每一个景点的建筑、布置、主题内容和景色各不相同,但要一一说出其看过后的感想还真困难,就好像要把见过的每一个人形容一遍一样。何况,我在游览“留园”后说自己看苏州园林,好比在喝“大碗茶”。虽然,看拙政园已经放慢了速度,想做回“茶道”细细品味,无奈腹中空虚,没有那么多词汇。
只能以图相补,多发点照片。
不过,在我的记忆中,似乎这里就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67年我第一次游拙政园时就象“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乡下人进到大城市的感觉,新鲜,稀奇,目不暇接,嘘嘘感叹。在一处小山丘,听一个导游说,那是林黛玉葬花之处。没有照片,夫人不让照,再说,那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几棵树,一堆草丛。
我不知道电影《红楼梦》,电视剧《红楼梦》有多少镜头是在这里拍摄的,我相信不少,因为拙政园太像大观园了。
不光我是这样认为,在《秫香馆》大门口有现代诗人,我的老乡、前辈钱仲联先生九十岁题的对联作证:
“此地秫花多说部,曹雪芹记稻香村,虚构岂能夺席;
四时园景好诗家,范成大有杂兴作,高吟如导先声。”
“大观园”若存在,它也是“私人宅院”、“私家园林”。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65186237.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2253189201.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2421182042.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2753170423.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2954183450.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3412193378.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3743181259.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3957171452.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4258184912.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459193820.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4844181629.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4957176565.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5525172817.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584156754.jpg' ]
420) this.width=420 [/img]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5/24/175854187631.jpg' ]
希望看更多的照片的,可到论坛《读图时代》看同名帖子:
<ahref=http://bbs.hongxiu.com/view.asp?ztables=main&tables=c&bid=18&pagenum=7&id=4007138&bname=%b6%c1%cd%bc%ca%b1%b4%fa&title=%d7%be%d5%fe%d4%b0%a3%ac%bc%d9%c9%bd%cb%c0%cb%ae%bc%d7%cc%ec%cf%c2[/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