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haliao8 发表于 2010-6-11 02: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南阳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昨天单位发了一盒月饼,王科长通知我下班时到信访室门口去拿。我却忘记了这事,今天提着月饼回家,感叹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临了,现在过中秋节,远没有儿时的那份激动人心。
??
??记得儿时中秋节,母亲总会打糍粑给我们几姐弟吃,提前一天就把糯米泡好,第二天一早,就放在籈子里蒸,糯米香香的扑面而来,蒸好了就把它倒入一个木盆里,用一根糍粑棒在木盆里糅打,糍粑有粘性,不用力就拉不动糍粑棒。记得有一次,我好奇,非要夺过母亲打糍粑的棒去捣弄几下,可怎么也拿不起那根棒,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也没有扯动那根糍粑棒。母亲接过来说:等你长大一些,就有力气了。后来长大一些,真的就能拿那根棒了,不过很是费劲,这才知道,每一样好吃东西的背后总要付出一番辛劳。
??
? 揉打细了,就在面箕(用竹子编的器具)上撒下推的米粉,用手团糍粑,一个个的摆放在面箕上面,刚开始烫手,也很粘,有时一扯就拉起了很长,要舀一碗水在旁边,团一个糍粑就要沾一下水,冷却温度。我和小妹常爱去帮忙,团的糍粑大一个小一个的,不圆,很不好看。有时我们嘴馋,边打边从木盆里用手扯一坨来吃,小弟说,这样原汁原味,也好吃。
??
??母亲看见了,总是笑,也不骂我们,要是父亲在这里,我们就不敢这样做了,他总会骂我们。记得有一次,母亲揉的糍粑没有揉细,有点粗,父亲就骂起母亲来:说一个大人家家的做个事情马马虎虎,没有我在这里做的东西就是这样子的?看看,好粗,有的还看得见米。我们都不敢出声,只有母亲在那里说,粗就粗点有啥关系。
??
??我们最爱做事的就是推黄豆面了,把豆子在锅里炒熟,拿到石磨上去推,小妹在石磨前添豆子,我与母亲推磨,经过石磨辗过的成细面的豆面很香、很香,在很远就能闻到。
??
??团好的糍粑拿到锅里去炕,两面都炕起锅巴了,黄黄的,糍粑软软的,装在一个盆子里,放在桌上就可以吃了,粘上黄豆面,吃起来很香。那时白糖很稀少,能吃上黄豆面就不错了。
??
??不过吃之前,父亲还要做一件事,就是要用当年新种的谷子打下来的米,在中秋节这天煮新米饭,用新米饭和糍粑祭天,说是保佑明年又有好收成。拜完后,我们才可以吃。那个黄豆面的香呀,至今想起来也是特别的味。
??
??那时能吃上月饼是稀奇的事,记得有一年,父亲赶场买回来几个月饼,二三角钱一个,我们姐弟争着吃,没有现在这样品种多,馅多,完全就是干壳饼,我们却觉得特别的好吃。
??
??后来长大成家了,每年中秋节去父母家,就会跟父母买上一盒月饼,给父亲打上一斤好酒,每次母亲都说,不用买这个东西,我们农村人,就吃糍粑还好吃些,又贵,浪费钱。母亲早早的就准备好了糍粑,黄豆面、白糖,一到家就可以吃到现成的糍粑,临走的时候,还要带走一大包,说是带给华的父母吃。这是农村的规矩,女儿回娘家,是要带东西回婆家的。我也就不用推迟,父母拿什么,我就带什么,总是几大包东西带回家,结婚后好多年都是如此。
??
??一晃又有几年没吃上母亲糅的糍粑了,父母随两个小弟搬去道真一起生活后,就跟城里一样了,自家没有种粮食,要吃糍粑也只有去街上买。浓浓的亲情包裹着一份厚厚的思念,今年的中秋节适逢祖国母亲60周年大庆,与小妹相约,去道真看望父母,送去我们的祝福,去品偿母亲亲手做的糍粑。在此也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天下母亲幸福安康!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haliao8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haliao8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