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ppkart 发表于 2010-6-11 02: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南阳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旧州篇——绣球一条街】
  出靖西不到9公里,经一段扬尘的路(又在修路),旧州就在眼前了。蒙了数层灰的“大众”被我们当做信手涂鸦的墙:睿画一张张笑脸,晨曦书写“皇家专车”“别吻我”的警示语,而小妹也童心未泯,在车门一侧配上她那尊贵的属相——可爱的、活灵活现的小老鼠!
  行走路上的快乐,有时就是这样的天真烂漫。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10/16/22303261618.jpg' ]
  
  旧州自称古镇,但实际真正古老的东西并不多。或许尚在开发中,本就安静的小镇没有太多的喧哗。三三两两的游人,或挑选色彩斑斓的绣球,或静静地看、慢慢地走,一如这镇上的居民,安静祥和,与世无争。
  小镇是安静的。
  一条酣睡在家门前的小狗,软绵绵的样子十分讨人喜爱。只是不管多少注视的眼睛与嬉笑的话语,它连眼皮也不抬一下,仿佛醉在千年的梦里一时还回不来!又或这些所谓的关注它已烂熟于心,木然。
  小镇是淳朴的。
  一个年逾七十的老人在自家门前晾晒稻谷,大竹席上的谷粒看得出是刚收获上来的好东西,颗颗金黄,粒粒饱满。看着我们围拢过去,老人浅露微笑。只是这笑容里多少有些生涩,有少与外人接触的不自然。我们含笑,离开,也许他们内心深处还是那一池纯净的春水,那就让我们还老人一份安宁吧!
  小镇是享受的。
  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是虚掩的,游人可以在门前欣赏一幅画、一件手艺,也可以不打招呼就穿堂入室,进入真实的农家小院。只是,被窥视的后院略微凄凉:裸露的黄泥房子只剩断垣残壁,杂物堆陈让人联想那个颓废的词——斑驳陆离。唯有院落里那数株青绿的柚子树给人清亮的惊艳,忍不住捧一个硕大的果实,灿笑一张。
  老人或小孩,静静地坐在自家门前,或做绣或淡然地磕着话儿。我喜欢那门前做绣的女子(包括老妪和小女孩),她们悠然得如同天边飘过的云彩。做绣可以如此平静动人,这是我一生梦寐以求又难以抵达的境界。说真的,我羡慕她们这份与世无争的安然与恬静。追逐一生,要的不就是这样的安宁与祥和吗?可我们奋斗终老,始终有一段距离。
  一把竹椅,一把剪刀,一根细针,一条丝线,这是绣女生活的全部。她们兀自在众游客好奇与惊诧的目光中缝制着绣球,神情笃定,脸容安详。或许与宣传的资料略有出入,这些古镇居民的衣着不是那么富有特色的黑衣,但这就是真实的古镇!无需为了卖点而矫揉造作,真实是尘世一份无价的珍宝。久久地,我的视线停滞在那些柔和的眼神与恬静的脸容上,如果可以,我想连同绣球一起把这份淡然带走!骨子里的执拗,需要这份岁月浸染后的宁静。
  
  沿街道慢慢走向镇外的田野,那又是一片极其静谧的世界。金黄的稻田里有农人忙收割,关乎我们的驻足观看,他们淡然得连抬眼的闲心也没有。文昌阁静静伫立水边,有山水相映,有田园相衬,恍如世外。
  不是仙人,胜似仙人。眼前一草一木皆入画,这久违的清心,这遍寻的宁静。山山水水,婉约多姿,清丽动人!
  
  绕回古镇,我们不能错过的自然是精心挑选绣球了。家家门前那数个或数十个绣球,让我们眼花缭乱。机器绣的东西或许精美得分毫不差,但手绣的工艺就千差万别了。一样的绣球,细看,会有不同的发现:有些显然出自小女孩之手,针法拙朴而稚嫩;有些一定出自老人之手,走线流畅又疏密有致。而最讨人的自然是那些心灵手巧的女子之作,颜色鲜艳,针线细密,真可谓一针一线皆动人!
  百选之后,我们终怀揣几个或大或小的绣球,满心欢心地离开。
  
  【资料:旧州位于百色市靖西县城南8公里,山水如画,田园似锦,人文古迹众多,壮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历史悠久,有“壮族活的博物馆”之美誉。人们把旧州称为绣球街,这是因为旧州自古以来制作壮族传统工艺品——绣球而闻名于世,旧州街有5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参加制作绣球,年产绣球30多万个。旧州绣球被誉为壮族绣球中的经典。】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ppkart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ppkart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