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uofenglove 发表于 2010-6-11 02: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南阳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09/10/20/151333124515.jpg' ]
  
  村头古槐,粗矮古朴、历经沧桑,似乎有气无力地歪斜着长在村头一角落里;只有在春来发几支新的嫩芽绿叶,渐次茂盛起来,世人才看得见它的顽强生命力和不朽不衰的精神气。外在的唯我独尊的气质,枝股旁若无人地伸展显示出来的大气,似乎无言地向天地间的生灵诉说着它的年轮-----
  至今,已被村人奉为吉祥物、敬畏如神祗。
  据口碑流传,远在明朝初建时期,不知是有幸还是不幸,正值壮年的始祖被官府抽丁迁徙。一纸文书犹如晴天霹雳,生生使无数家庭骨肉分离,事实上也不亚于发配边陲。被迁徙者皆奉命集中于洪洞县境内一寺庙里,由官府统一分拨遣发。很快,拖儿带女的人群,一拨一拨流向河北,河南等地;那背乡离井迁往山东的队伍中,就有始祖偕妻携子的身影。
  路漫漫,跋山涉水;夜长长,披星戴月。来到齐鲁沂州府兰山县界内,始祖被分拨到应岐山下的龙山社。
  一辈一辈流传说,始祖来此地安家时,仅仅肩挑了一副花笼筐;内盛有一床破棉被,几件破烂衣服;再就是一点儿在路上食用的干粮。这就是他们的全部行囊和家产----
  初来乍到,环境生疏;始祖面对的是战乱遗留下来的断壁残垣,荒无人烟。应岐山下,除了一道一道的丘陵外,尚存有前人曾在此处冶炼过的痕迹和冶炼遗址。始祖寻一较为平坦处,白手起家,用官府下发的微不足道的安家费用之剩余,搭建起了低矮、简陋的茅草房以遮风挡雨。从此在此定居下来。并在院落不远处,亲手植桧了幼槐一株,用以纪念山西大槐树祖籍之地。至于村名,因为居住地在冶炼遗址旁侧,可以想知,如果遇见一起迁徙而来的熟人相问,今居哪里?答曰,住在冶炼那里。所以,慢慢就叫起了冶炼。直到今日,有些老年人遇到外人相问什么庄,还是答曰冶炼;而口语,却往往喊成“冶里”。
  日升月落中,此地一间茅草房周围又有新茅草房出现。照旧很低,很矮;简陋。逐渐成一村落。那院落旁的那棵槐树,也年轮渐增,树冠渐长。槐树荫下乘凉着不断变换着面孔,大槐树也不断变换着体型,逐渐胖大,长成了如今的模样。
  它,记载了应岐山下生命的顽强和不屈,见证了冶炼村某大家族的旺盛延续和茁壮成长;而今,更是生生不息------
  
  
  420) this.width=420 [/img]
村头古井
  村头古井,说不清凿建于何时;而肯定晚于一侧的古槐。水浅而甜,可掬而饮;一年四季,清澈见底。如遇灵魂焦渴心田干枯,饮之足以滋之润之。汩汩而涌的甘甜,古往今来只如此。毫无遗留地注入了一代又一代流传的血脉中;鼓舞他们去血性地拼搏;激励他们去聪明地奋进。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suofenglove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suofenglove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