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15
- 积分
- 110
- 威望
- 分
- 激情
- 分
- 居民币
- ¥
- 主题
- 回帖
- 0
- 记录
- 日志
- 相册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0-6-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72岁的母亲来我这已有三个多月了,由当初的极不适应慢慢地变得相对理解和适应,是个不小的进步,真让人高兴。
南方山青水秀却空气潮湿,北方一川平原但风干气燥,所以南方人初到北方会有诸多不适应,于是告诉母亲这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将会有一段适应过程,并叮嘱她多喝水。
记得刚来时,从母亲嘴中几乎听不到这北方的好处来,总说北方风大,老是口干舌燥,容易上火;说没有熟人,人们互不理睬不串门;说外面车多人多,感觉十分拥挤;说我和女儿白天不在家,感觉太孤单,一个人的午餐都不知做什么等等。以至我听得多了,感觉自己好心做坏事,心里也会生出几许心烦意乱,心想要是老公听到这些话,还不定怎么想,我便忍不住对母亲说:“要是您老人家住在这里感觉很不舒服,想回老家,那我也不强留,还是您愿意住哪就住哪,只要和我说一声。”话刚出口,我就有些后悔了,可能母亲也察觉到我的些许不快,忙说在我家有多自由多随意,用的吃的穿的都一应俱全,有一丁点不舒服,药就送到手了,说至少要住三个月。这样也好,来一趟也不容易,我也想她能多住些日子。
其实母亲说的这些又何尝不是呢?当初自己来北京时不也一样,所以我在心里是理解母亲的。只是我亲爱的母亲是永远改不了心直口快的性格,不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想说就说,因此也不可避免地与别人产生过一些误解。想想作为女儿,她不和我说又和谁说呢?我不理解她又还有谁会理解?
知道母亲这些不习惯,我们有时间也会多领她出去走走,带她去商场超市,带她见老家的朋友同学,带她去旅游娱乐区,只要是她可以去的地方,都尽可能带着她一起去,以减少她一人在家的落寞。有时也会顺着她给我准备晚餐,让她在家也有事可做,心里的感觉也会不一样。
以前下班回家后,因为女儿住校,老公也不在家,就剩自己一人,我总是草草吃点东西,甚至就下碗面条了事,然后看看新闻和焦点访谈,更多的时间则是一人猫在网上。如今下班回家后就可以看到母亲,还可以吃上她亲手做的饭菜,虽然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却感觉那么温馨和幸福。忙完后,陪着母亲一起看电视,都看过好几部电视连续剧了,如《王贵与安娜》、《咱爸咱妈六十年》,也不完整地看过《沧海》、《解放》、《最后的九十九天》等等,如今又正在看《伤情》。虽然母亲有时会看不懂剧中的意思,有些情节她甚至无法理解,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再孤单。母亲一般也不到9:30就开始休息了,此后才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和老公及女儿通通电话,上网看看新闻,逛QQ空间、偶尔上红袖、旅行吧看看朋友们的日记或是记录一下生活,不知不觉就已是深夜了。
都说70年代出生的人对于父母多是感恩与责任,缺少的是一份亲密,感觉自己也有此嫌疑,这应该与小时候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吧!想想如今的孩子哪一个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的爱不仅表现在物质上,更表现在精神上,方方面面关心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母亲老了,作为女儿,我远离了家乡,不能时常回家看望母亲,这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如今好不容易把母亲接来了,真的希望母亲能多住一些日子,我也会尽自己最大努力照顾好母亲,我更相信,这段日子将会成为我们最美好的记忆,更祝愿母亲晚年幸福安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