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垂死病中惊坐起,我的秋裤在哪里?”…… 随着冷空气的频频发力,全国将迎来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天寒地冻之际,一件衣服却在网上火了起来,它就是秋裤,它还衍生了自己的文体:秋裤体。 有一种风度 温度破零,还有人没穿秋裤 12月3日,郑州最低气温零下3℃,这种冰点温度已在郑州持续多日。尤其11月29日那场雪后,老天开始对大家冻手冻脚,很多市民不得已,只好全副武装,秋衣毛裤齐上阵,抗御严寒。 但有些人,似乎对寒冷有着强烈的抵抗力。25岁的郑州小伙张小哇,12月3日那天才开始穿上秋裤。 其实,和张小哇一样,入冬了还不穿秋裤的大有人在。记者身边的朋友,有人为了“美丽冻人”,不惜以身试寒,零度以下仍单衣单裤,最后扛不住了,才穿上秋裤。 微博上一搜,不穿秋裤的理由千奇百怪,但有一个理由很雷人:不时尚。 曾经,有一位时尚杂志编辑,因为发表了“穿秋裤不时尚”的言论,引起热烈争论。大家争吵半天,贬弃它的,表示穿秋裤会显得腿粗、走不动路、没有范儿。支持者则是从健康角度力挺秋裤,“上衣三件不抵秋裤一条”。 但更多的网友,则无心于这种没意义的口水仗:“穿自己的秋裤,让他们吵去吧。” 有一种文体 “秋裤体”爆红,网友搞笑接龙 穿不穿秋裤,这要看个人的脂肪厚度。网友可不管这些,娱乐才是他们泡网的需求。 影视明星@陈坤的一条微博,更是引燃了这种娱乐热情:“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之后,网友争相接龙,网上便诞生了一种新文体:秋裤体。 截至昨日下午5时,微博上已有113550条话题,“秋裤体”也一跃成为继“TVB体”“撑腰体”“本山体”后,又一流行元素。 网友集体给力,奇思妙想,让人忍俊不禁: 古诗词版: @插手摆酷:垂死病中惊坐起,我的秋裤在哪里;枯藤老树昏鸦,穿条秋裤回家。 @米爱:三人行必有穿秋裤。有缘千里来相会,不穿秋裤你不对。 @苏前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不穿秋裤兮不复返。 @纵深思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忘穿秋裤,高处不胜寒,冻伤双腿。 @寒冬: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正在穿秋裤。 台词版: @hljk:听说:每一个不穿秋裤的女孩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塞克图: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穿了秋裤。 @臭臭: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条保暖的秋裤。 @TV给力:皇上,你还记得十八年前大明湖畔穿秋裤的夏雨荷吗? @拾荒的葛老板:曾经有一件温暖的秋裤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挨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穿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条秋裤说三个字:我穿了。如果非要在这条秋裤上加上一个要求的话,我希望是……羊绒的! 广告版: @唐伯家没虎:嗨,你的秋裤。不,是你的秋裤! @跳井的企鹅:自从穿了秋裤,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连跳楼都有劲了!现在一条顶过去三条哦!穿秋裤赢ipad2!你准备好了吗? 有一种说法 秋裤是苏联人发明的 “穿秋裤不时尚”的言论,如今已经被渐渐弱化。今年,有人统计,Gucci、Givenchy、Channel等国际大牌都在吸收秋裤元素,使外穿秋裤成了不可缺少的流行元素,霸气侧漏。 但你知道,“秋裤”是怎么来的吗? 搜索发现,在网友八卦中,“秋裤”的身世是这样的: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丘尔库夫斯基到中国指导工作,他发现中国很多人很穷,买不起秋冬季节御寒的裤子,于是他根据苏联经验,指导大家用纯棉等制作贴身裤子保暖,大受欢迎。之后很多人就叫这裤子“丘尔库夫斯基”,后来精简成“丘尔库夫”,再后来,就念成了“丘库”,最后就是“秋裤”。 服装学博士、中原工学院的罗云老师,之前在俄罗斯留学,没听说过苏联人发明秋裤的说法。她从外文的维基百科查到,秋裤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17世纪一度成为时尚,是一种奢侈品,只有有钱人才能穿,面料样式和现在的大致相同。19世纪60年代在俄罗斯开始流行,叫衬裤。 其实,秋裤在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至于它的真正起源,目前尚无法考证。 为了让外国友人也加入“秋裤体”,网友索性英译了很多版本:chilcool=秋裤,morecool=毛裤,更坑爹的caredowncool=开裆裤! 有一种预测 今天有雨,明天或有雪来临 如何穿衣,还是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这不,郑州本周又要降温了。 省气象台说,今天全省阴天,黄河以北六地区和三门峡、洛阳两地区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其他大部分地区有小雨。今天上午北部和中东部部分地区有雾。全省偏东风转偏北风2到3级, 最低零下2℃,最高6℃。 6日,全省阴天,北部、西部有小雪或雨夹雪,其他地区有小雨。 7日,全省多云转晴天。 看看这几天的温度,比前几日下降了2℃~4℃。关于穿衣,想起一个段子:曾经有一个剑客,他的剑很冷,他的心很冷,结果,结果,结果,他冷死了。 所以,这么冷的天,一定要穿厚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