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鸭血粉丝 发表于 2011-12-6 08: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南阳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叶匡政:“无良教授”孔庆东应否被辞退?

       孔庆东对《南方人物周刊》记者“三妈的”事件已过去数日,仍未停歇。不仅新华社发表评论,敦促北大解聘孔庆东,北大学生也发起辞退孔庆东的活动。有学生写公开信希望校长能辞退这个“五毛教授”,信中认为辞退孔庆东的理由不仅因他“爆粗口应受到谴责,但更严重的问题是他多次在公共领域宣扬暴力。”信中称,孔庆东在第一视频中,常称要把某人干掉,这种对其他公民的暴力威胁,已远超言论自由范围。北大学生也因此分为两派,观点对垒。按 “北大未名 BBS” 发帖数量计,“倒孔派”人数远大于“挺孔派”。

       看到北大学生的这个举动,有些吃惊。因这些年来,一直觉得北大学生大多两耳不闻窗外事,能对本校教授有此番作为,确属不易。无论“挺孔”还是“倒孔”,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显然,孔庆东的那些出格言论,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对孔庆东了解不多,只知道他自称“北大醉侠”,早年看过几篇他写“烙饼卷大葱”的博文,曾以为他是性情中人。近年通过微博,才发现他习惯用歪话、狠话、大话、脏话雷人,俨然成了教授圈里的宋祖德。他的言论也多出现在报纸的娱乐版,可见大家并未把他的言论当真,只图一乐。我一直猜测,可能是他的脑前额叶受伤,导致性情大变喜怒无常,否则的话,实难理解他身上这种以骂求名、以贱求敌的娱乐精神。

       好玩的是,这个来自黑龙江的孔氏后人,常自称是孔子的第73代直系传人。孔子是强调“慎言”“讷言”和“非礼匆言”的,这位常把儒家挂在嘴边的孔庆东,竟喜欢以暴力言语示人,显然有违孔家的祖德祖训。说句玩笑话,最应处罚孔庆东的,当是孔氏家族。记得明洪武年间,当时朝廷曾赐孔氏族长一支藤杖,令其主持家族事务。据说藤杖至今仍在,孔氏族长如要维护孔家声誉,就该杖责这位有辱斯文门风的孔氏后人。

       孔庆东的狂妄无忌,并非一日之功。很显然,他从谩骂中获得了乐趣、享有了名声,于是便把自己的后半生,完全押在了这种粗口文化中。记得孔庆东当年开博客,还自称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初犯我,我让三分。人再犯我,我回一针。人恒犯我,斩草除根。”看他今天的作为,这几句话倒成了扇向自己的嘴巴。他常称记者为“无良记者”和“国家公害”,在我看来,一个教授如此言行,才真称得上“无良”,任其恣肆漫延,倒有可能沦为“国家公害”。

       在我看来,孔庆东真正恐惧的,是自己的言论没有反响。所以,他把吸引媒体注意力,当作了自己发言的动力,哪怕是瞎说胡扯、大放厥词。长此以往,他把那个常在媒体上出现的极端形象,看作了真实的自己,被媒体虚构的那个形象所奴役。这是从好的方面揣测他的心理变异。从坏的方面推想,这种假扮的狂放不羁,倒显出了某种居心的险恶。他假冒醉侠也好,他佯装痴狂也罢,表面在攻击汉奸、记者,实际倒像在阿谀他心目中的主子。否则,他那些背离道义和良知的言行,确实有违常理。奇怪的是,这样一个狂士的表演家,竟有人追捧,只能说是时代的悲哀。

       不过,我个人虽十分反感孔庆东的这类怪异言论,但并不赞同北大因此而辞退孔庆东。因为假如孔庆东因言论出格被辞退,明天就可能有另一位教授,因言论让另一些人不适而被辞退。这显然有违言论自由的公民权利,与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老北大精神也不相容。当然,我们希望每个公众人物都能理性地发表言论,但如果有某些公众人物不甘寂寞,想剑走偏锋,愿意用一些肆无忌惮的胡言乱语来娱乐公众,我们虽有嘲笑、批判他的权利,却没有让他因言获罪的权力。因为他损毁的只是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只会让理性的人降低对其学术水准的评价,最坏结果就是沦为逗人一乐的小丑。讨厌这类小丑言行的人,可以选择不听不看他的言论,但要求权力机关来处理这类小丑,显然也很不妥。只要一个人的言论没有触犯“明显而即刻的危险”的原则,政府就应当予以保护。从目前孔庆东发布的言论来看,虽有暴力色彩,但似乎并未触犯这一底线。

       言论自由肯定是有边界的,中国在这方面的案例和法理,几乎一片空白,所以只能拿美国说事。霍姆斯法官1919年曾为美国最高法确立过“明显和即刻的危险”的司法原则,指出了言论自由的边界,比如他认为法律肯定是不会保护一个在剧院高声谎报火灾,并造成公众恐慌的人。但1927年布兰代斯法官却对 “危险”做了限定,认为“如果宣扬违法并未构成煽动,且没有证据表明这类倡议将被立即实施,那么无论在道德上应该受到何种遣责,宣扬违法并不能成为剥夺自由言论的理由。我们必须记住宣扬与煽动、准备与企图、集会与阴谋之间的区别。要发现明显和即刻的危险,必须证明即刻的严重暴力可被预期或受到鼓动。”也就是说,即便在宣扬违法,只要不会煽动即刻的危险,都不能成为剥夺一个人言论自由的理由,最多我们只能在道德上遣责这样的言论。

       美国在1970年代后,对因言获罪有了更严格的限定,对言论采取了更宽容的司法原则,认为言论只有在对社会秩序已造成或极可能造成重大而实质危害时,这种破坏必须达到明显严重的程度,并具有立即性和可能性时,才可对言论自由加以限制或处罚。曾有一个三K党首领在电视里辱骂黑人,并扬言采取报复行动,但美国最高法院在1969年判其无罪,认为他的行为并不是在煽动或制造即时的危险行为,只不过在宣扬一种理念,与真正的煽动仍有区别。这些原则虽没有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但至少可成为我们判断此类问题的一个标准。

       对大骂别人汉奸的孔庆东来说,可能只要来自美国的理念都会排斥。如果他坚决反对美国对言论自由的见解,而甘愿按照自己的极端理论,接受北大处罚,那就另当别论了。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鸭血粉丝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鸭血粉丝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楼主| 鸭血粉丝 发表于 2011-12-6 08: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南阳
叶匡政,孔和尚爆粗口也比你这样的小人要强的多。你什么人?你批评人家?在我们看来,你才是应该口诛笔伐的那类。孔和尚言语之中,粗口之中包涵着对道德沦丧社会的谴责和良知的呼唤,甚至对保护弱势群体的呐喊。而你呢?最后送你两字:无知、无耻。
广告招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鸭血粉丝 发表于 2011-12-6 08: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南阳
这是一个陡峭的问题。

     在和平却礼崩乐坏的时代,“汉奸”目标经常被锁定,基本覆盖所有炎黄子孙,“非汉奸”已经比野生东北虎还稀罕。锦思在此想问中国还有谁不是汉奸?

      记得11月11-12日,笔者王锦思应财新传媒、腾讯网邀请参加北京国贸大饭店的财新论坛,看见再次有人抛出这个问题,经济学家吴敬琏对此反感而批判。而北大老教授孔庆东用“三妈”痛骂汉奸之后,“汉奸”这个字眼更加不绝于耳。 笔者也因为表达各种观点,多次被骂为汉奸,骂人的人至今或者销声匿迹,或者继续爱国大业。

     “汉奸”在《辞海》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出卖祖国利益的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根据日本神户大学教授王柯的考证, 雍正年间,曾有汉人与“苗顽”联手对抗清廷,这些人就被清室皇帝骂为“汉奸”。

    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剪掉了辫子。辫子的由来十分无奈蹊跷。满清一入关,大刀一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族中有血性者和有文化基因者誓死不从,说不好看,说数典忘祖,结局只有一个掉脑袋。后来只好屈从,清末无论是林则徐,还是洪秀全,乃至于孙中山都扎辫子。老百姓更是习惯扎辫子,习惯于和一个王朝浸淫,说扎辫子就是好看。孙中山和他的同行者们胜利了。但是习惯扎辫子的遗老遗少们哭哭啼啼,说都扎了好几百年了,怎么还要剪掉呀。说白了是当汉奸当惯了。

同盟会闹革命时,由于敌人是满清,所以凡是帮助维持清室政权的汉人都被称为“汉奸”。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因为信奉马列主义,听命于苏联共产党的领导,战后主张取消日本赔偿,也被骂为汉奸。

    汉奸这种称呼常见于抗日战争时期,标志性的认定有二,国民政府官方还是延安的中共都将叛国投敌的汪精卫等人认定为汉奸,同时还有汉奸罪。

    抗战剧中怎么惩罚汉奸的哪?

    武工队连夜端了汉奸的炮楼,或者将汉奸从小老婆的被窝里拽出来,接着说我代表人民宣判你的死刑。侥幸在抗战后剩下的也都被公审处死。下场挺惨的。

    东北有首歌谣唱道:“伪满的小警察呀,叫人真害怕呀;下屯他要鸡蛋哪,不给他就骂呀;进门他自己找哇,不许人说话呀;来了那日本鬼呀,洋刀碰大腿呀,走道他晃脑瓜呀,说话他抿嘴呀,见人他就打呀,说的是日本话呀。”骂的就是汉奸警察。

而在抗战时期,凡是日本侵略过的区域,那里老百姓大都要给日军和伪政权交粮交税,甚至接受其他委派,更难免被骂为汉奸。蒋介石也因为抗日不力,至今还被骂为汉奸。

     挺无情的是,许多人认为,慰安妇接受了日军钱财,为日本侵略者做事,也属汉奸无疑。每到有政治运动的时候,慰安妇们都要像那些地主、富农、反革命等等五类分子那样,受到批判和斗争。“被说成日本侵略者的军妓,明天又说是日本潜伏下的女特务;后来又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先锋”,慰安妇被戴上汉奸的帽子,新建的桥村里人不让走,新盖的房村子人不让进,备受歧视和困苦。

由此可见,古往今来,哪怕当今最以为爱国的那些人,祖上都免不了当汉奸。

    建国后,最可怕的身份不仅是汉奸,“反革命”、“反党”、“反社会主义”、“走资派”、“右倾翻案”、“叛徒内奸”,沾上边非死即伤。

     对汉奸的肆意认定不在日本侵华之际,恰好在和平崛起的今天。对外国评价的任何人难免不被当做汉奸,甚至这种对于汉奸扩大化的倾向波及到任何人身上。

     就在11月财新论坛上,我看到亚洲电视投资人、执董高级顾问王征认为有一种“汉奸言论”,说中国如果不花七千多亿救欧洲的话自己要倒霉了。经济学家吴敬琏插话驳斥:“我希望不要来贴政治标签,如果有这样的政治标签,这里就无法讨论了。”他建议大会在规则上应该非常严格的禁止发表这种言论。

     目前骂汉奸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政策根据,鉴于汉奸一词具有杀伤力,还有人编出一个当代十大汉奸来。

     在当今被骂为汉奸的有几种类型。一是掌握实权,和外国人经常接触谈判的,比如龙永图、外交部领导,以及更上层的中央大员。但是一个问题是,孔庆东骂外交部领导为汉奸,但是外交部不能擅做主张,一切要听命于中央,而中央领导集体又是全国人民选举的。那么按照孔庆东的逻辑,不仅外交部是汉奸,中央领导也难免,全国人民也逃不过汉奸的嫌疑 。

     第二种汉奸类型是许多人认为“用洋人制造的东西或洋人发明的东西,甚至爱上西方的文化娱乐”。这样问题就出现了。我们住的房子是水泥造的,就是“洋灰”。包括经常骂别人为汉奸的孔庆东也因为身穿日本和服被人骂为汉奸。不仅如此,谁没听过唱过日本作曲的的小虎队演唱的《青苹果乐园》啊, 有多少人没看过美国好莱坞大片啊。正如有人说,按义和拳的标准,当今中国人人无不是大汉奸,从坐洋人造的飞机的锦涛同志,到端着洋碗讨饭的乞丐。

     有人认为,有种汉奸类型是貌似不是汉奸,总骂别人汉奸,可是一看言行对国家民族世界无益,和真汉奸相比同样具有破坏性。 这些人相信谎言、制造谎言,迷信专制权力迷信金钱,没有信仰,缺乏诚信。或是他们的信仰只是一段时间信这个,一段时间信那个。一段时间反美,一段时间反苏,再后来又反某某国家。他们总以为自己掌握真理,总希望别人给他民主,自己却肆意坑害别人,不给人家民主,甚至使用暴力。最可悲的是自己明明传播谎言,却对真理出现吓得要死恨得要命,恐吓威胁殴打真理的拥有者。这样事情太多了。

      还有一种汉奸是贪官腐败分子。从来没有汉奸灭亡中国的现象,但是专制腐败导致中国多次改朝换代。1949年,毛泽东指出:“没被武力征服的共产党人或许要在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指出:“不反腐败, 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胡锦涛重温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号召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作风。

     著名学者吴祚来经常被骂为汉奸,为此他愤愤不平:“你给别人戴上汉奸帽子,你有命名汉奸的特权啊?当年海外有亲友的都被视为汉奸特务,而那些援朝的被俘将士,一部分被劝降到台湾,一部分坚决回国的,居然也多被打成特务汉奸。这样的语言游戏还是别玩了。骂人汉奸者,必是恶人,因为文革中受害者都是这些恶意带帽子者给迫害的,我劝这些文革遗少们住口。”

笔者王锦思纳闷:在中国人嘴上功夫打遍全球的时代,在这个“汉奸”盛行的时代,又有谁不是汉奸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加油 发表于 2011-12-6 09: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南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