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huajiaquan 发表于 2010-6-11 03: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南阳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二娘是我们家的远房亲戚,去世也快三年了。
  
  第一次见二娘是在女儿满月的那天,随着吃满月酒的客人一起来的,按照我们那儿的习俗,客人是要给婴儿红包的,虽然只是很少的一点,但也是人家的心意,俗称瞌睡钱,意思是让孩子好好睡觉。二娘没有给,我也没有在意,我向来是一个不爱计较的人,婆婆问起,我便告诉她,没想到她轻叹了一口气说到:“你二娘是一个可怜人。”
  
  后来我渐渐的知道二娘不仅可怜,而且很可悲。
  
  二娘实际上是公公的表嫂,年轻的时候是要长相有长相,要人样有人样,如此出众的二娘却生在一个穷人家,为了家人少受一些饥寒,她的父母只好牺牲女儿的幸福,违心把她嫁给一个有钱人家的傻儿子,也就是公公的表哥。二娘的丈夫在家里排行为二,所以公公叫她二嫂,老公这一辈就叫她二娘。据说二娘的丈夫小时候得过一种难治的病,为保命吃了一种可以使人变傻的药,这些都是听公公婆婆讲的,不知是真是假。二娘出嫁的时候正是其夫家鼎盛时期,家里在西安城里的大商铺生意兴隆,赚了钱就在老家买地盖宅子,三四十年代黄土地走出的生意人,大多认为在乡下多置些田产就能为子孙留下一份永久的家业。不管生意多好,家眷都住在乡下,而不会在城里安家。于是小户人家出身的二娘做了大户人家的媳妇,虽说是乌鸦飞上枝头变凤凰,但却是一树枯枝,怎能结出甜美的果实?不知二娘的心中当初是怎样的悲伤和无奈。那个年代的女子只能是认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二娘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每当想起二娘初嫁时的样子,脑海中便会浮现出电视剧中的镜头,深宅大院里,如花似玉的少妇,对花伤悲,对月叹息,满怀愁绪,无处诉说。不知二娘是不是这样的?不过,据说劳动人民出身的她,不识字,也没有多少见识,要活下去,只能是认命。人常说大家庭里的媳妇难做,家大人多,规矩也多,而二娘凭着她的淳朴能干获得一家上下大小的认可和尊敬,这一点我也是听公公婆婆讲的。
  
  婆婆常常夸赞二娘做的一手好针线,烧的一手好菜,我想可能是在那个大家庭里历练出来的。据说从前在我们这一带,不管多么有钱的人家,地里家里的重活由伙计(长工)们做,家里做饭做衣服鞋子等都是让自家女眷来做。所以做了大家媳妇的二娘从没有享受过让丫鬟仆妇服侍过的生活,有的是永远忙不完的家务,这其中的辛酸有谁知晓?谁说人面前的强言欢笑不是为了掩盖人背后的悲泣?每日的辛勤操劳家务,不是为了排遣心中无法宣泄的苦闷?
  
  随着解放隆隆的的炮声,二娘所在的大家庭的末日也降临了。一夜之间什么都失去了,大家庭分崩离析,二娘和她的丈夫公婆也从那里分离出来,一下子日子变得艰难起来,但对她来说算不了什么,毕竟穷苦人家出身,什么苦没吃过?好在家在镇子上,二娘常常接一些针线活来贴补家用,地里也有一些收成,再加她的勤俭持家,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
  
  二娘和她的傻丈夫生了三个儿子,除了老二有点老实外,另两个很正常,这对她也算是一种安慰吧!后来,她的公婆丈夫相继去世,儿子们也慢慢长大,老大和老三娶了媳妇,分家另过。老二因为自身原因,迟迟没有结婚。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才娶了一个脑子有问题的姑娘。这时候农民能吃饱饭了,日子也好过一些,二娘也老了,该享几天清福了。谁好景不长,她的大儿子竟得了绝症,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撒手西归。两年后,小儿子也得了此病,步了哥哥的后尘,到了老年,却痛失两子,二娘悲愤不已,不停的向前去安慰她的婆婆哭诉,她是不是前世作了什么孽,这辈子怎遭这么多的罪?那情景真令人心碎。
  
  悲伤归悲伤,可日子还得过下去,儿子走了,媳妇改嫁,孙子还未成人,需要抚养,于是二娘还得为这个家继续操劳下去。我见到二娘时她的儿子已经去世,日子过的非常拮据,而她的几户本家过的也不太好,公公时常叹息着说,想不到声名赫赫的XXX竟落得如此下场,没有出一个好后人。想当年他外公在世时,家业是何等的兴旺,方圆百里没有人不羡慕的,村里人纷纷托人说情,希望把子弟送到其店铺里做学徒。他父亲就是在店里做学徒时,被他外公相中而把女儿嫁给他。公公十三岁起也到店里做学徒,几年后就解放了,公公进了一所商业学校学习,后来一直在西安从事商业工作直到退休。
  
  退休在家的公公时常到亲戚家走动走动,有时也会和婆婆一起到二娘家去,去的时候往往会带些钱物资助他们,二娘总是推托一番,最终收下。婆婆说二娘是一个要强的人,可惜命不强。
  
  女儿三四岁时,我们进城经商,平时很少回家,也就很少听到关于二娘的消息。只是后来听说二娘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眼也花了,耳也聋了,孙子们长大后出外打工去了,日子似乎好过一些。
  
  最后一次见到二娘大概是三年前,正逢国庆长假,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回老家。刚好经过二娘居住的小镇,走到她家门前时,老公放慢了车速,我们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颤巍巍拄着拐棍正站在门中间,两扇破旧的木门大开着,老人茫然的向前望着,老公告诉我这就是二娘(因为最近几年他每年都代替生病的公公到二娘家走亲戚,所以一眼认出)。想不到多年不见,二娘竟然老成这样,再看她身后,依然是低矮的房屋,破败的院落,让人有心酸之感。我们没有下车,不想无端惊扰老人,匆匆而过,那一幕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让我常常想起那个不幸但却坚强的老人。
  
  此后不久就听说二娘病了,时间不长就过世了。
  
  如今老人已作古,愿她的灵魂安息吧!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huajiaquan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huajiaquan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