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天祥 于 2011-12-18 18:34 编辑
文、周天祥
岁月销蚀了形容,年龄蚕食了傲气,不知不觉间又将辞兔迎龙,本命年用来辟邪的红布也将随之收藏。这一年的365天让我感悟了很多,警醒了很多。不仅爱上了养生,爱上了摄影,爱上了单车,更不可思议地爱上了一贯认为冗长拖拉的戏曲,尤其是昆曲。
说到爱养生,爱昆曲,那可不是假惺惺地故作风雅,而确确实实是真切的爱,简直是爱得一塌糊涂,爱到骨子里啦。养生的书籍看了不少,专家讲座也听了不少,还抄笔记,写心得。洋洋洒洒几千言的《黄帝内经》看了好几遍。与养生有关的儒道哲学、佛教故事也多有涉猎。
之所以爱上昆曲,是因为《游园惊梦》。昆曲结构严整,曲词优美,风雅含蓄,一唱三叹,情感细腻,再加上怜人的吴言哝语,简直就能把心挖去,把魂勾走。我干脆把整剧的《牡丹亭》下载出来,一次看个够吧!就这还不过瘾,我又把于丹的讲座一并观看、品读。从而真切感受昆曲的梦幻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风雅之美、诙谐之美、灵异之美和深情之美。 骑单车远离尘世喧嚣,讲养生摒弃酒肉笙歌,听昆曲对话才子佳人,我好像真的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和精神的伊甸园。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小孩与老人怡然自乐,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平等,自给自足,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个个长命百岁,无疾而终。
达则兼济天下,请看孔明;穷则独善其身,请看渊明。心羡孔明,情向渊明。少年青年崇孔明;中年老年敬渊明。我敬佩陶渊明的“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欣赏他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但要想达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的境界毕竟是不容易的,比如苏轼,他也曾扪心自问:“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但终究还是豪气未减,仍然“对酒杯浑似梦,试掂诗笔已如神”,就连一向潇洒自由的李白也仅仅做到了一点点:“今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我自仰天长笑去,悠然种菊在南山!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拉长生命的长度来抵消日益缩减的生命宽度吧!
2011年12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