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goto8809 发表于 2010-6-11 03: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南阳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一、  
  七八岁前的有关年的记忆模糊得只剩一句“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的影子了。
  那时在农村,物质生活匮乏,就算是大家怎么节俭,一年到头来,囊中也不会有几个闲钱的,所以,即使是在新年里,饭桌上也不会有丰盛的年夜饭的,也不会有光鲜的新衣服,唯有男人们剃得泛着青光的头皮才能证明旧岁即将辞去,新的一年就要来临了,大概这就是我亲爱的乡邻们迎接新年的独有的方式了吧,是想剃掉那旧日的贫穷、晦气和过多的不如意,还是期盼来年有个好光景,这些就不得而知了。
  
  那时候在农村,理发工具就是一把剃头刀,就连这剃头刀,几百户人家的庄子,也没有几家能拥有的,小孩子们看着剃头刀怕,哭死哭活,就是不上那个板凳,讲究多的家长,他家的小男孩的头皮肯定是刮得青亮青亮的,而那些不拘小节的家长,就任由爱子兀自留着浓密的发,和剃了头的小子们在新年的阳光里嬉戏。小孩子,有了阳光的日子,脸上永远挂着灿烂的笑容,即使心中有过沮丧,那也只是一时的,也许一个肥皂泡就能让腮边挂着泪珠的孩子展露欢颜了。
  
  自从搬到林场后,我的印象中年味总是浓郁的。一进入腊月,就开始盼望年的到来。在腊月里,感觉每天都有新鲜事,王叔家添收音机了,李伯伯家买自行车了,刘姨家给姑娘买的嫁妆里还有一台录音机呢……大人们的身影也越来越忙活了,东家娶,西家嫁,好象在腊月里更多些。
  
  盼年,盼新衣裳,盼各色的小吃,盼那些花花绿绿的糖纸,年在孩子们的心里是那么具体,那么鲜活,它的欢乐是属于孩子们的。
  
  糖入口的滋味早已淡忘了,大概都离不了甜味吧,可那花花绿绿的糖纸,却是孩子们满心欢喜的玩具。用它折上一大叠四角板,然后找一个向阳背风的地方,一个下午的光阴就在这摔来摔去的四角板中悄悄地溜走了,那飞扬的尘土在满头大汗的孩子们的脸上划上了许多快乐的印记。年少的心呵,是那么的容易满足。
  我最喜欢用糖纸来折纸鹤了,从邻居小姐姐那学了折纸鹤的方法来,每天把收集来的糖纸折成纸鹤,装在玻璃瓶中,然后在某个太阳露脸的午后,向妈妈讨来绣花的丝线,就着懒懒的暖阳,把这一只只纸鹤串起来,一时间,五颜六色的纸鹤在阳光下起舞翩翩了。将这成串的纸鹤或送给小伙伴做新年礼物,或挂在自己的房间里当作风铃。那柔的绿,炫的红,伴着叮叮当当的铃声放飞在了弹指一挥间的岁月里。
  
  那盼了好久的花衣裳,在妈妈的手中也一天一个样。聪明手巧的妈妈今天盘几个蝴蝶式的扣子,明天再裁一个桃心似的小口袋,贴在那心爱的花衣裳的门襟下,在年三十或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准能穿上漂亮的花衣裳,在镜子前顾盼连连,然后像个骄傲的小公主似的,人前人后显摆着。虽然,大家都有新衣裳穿,但是总觉得自己的最漂亮。
  
  妈妈总是提前给我们兄妹几个零花钱,哥哥就会忙不迭地买几串鞭炮,我的钱舍不得花,用小手绢包着,藏在自认为很安全的地方,但是,过不了几天,经不住哥哥的央求,就拿出来让哥哥买了鞭炮了。年不到来,鞭炮是不会随便炸响的,妈妈说,到过年的时候才能拿出来玩。哥哥和几个淘气的男孩子总是背着大人,在夜晚来临时,会时不时地点燃几枚,只要听到那零零星星的鞭炮声,心里就莫名地激动起来,近了,近了,年近了。
  
  
  那一天一变脸的日历终于被揭到了年三十,一大早起来,大人们就开始准备着晚上联欢会的各项事宜,而孩子们则越发肆无忌惮地疯玩着了。好不容易盼到了晚上,各家草草吃过晚饭,就来到场部的会议室,这里桌子上早就摆好了各种各样的小吃,有花生、糖果等等。现在想起来,也没有些什么好吃的,可是,在那个年代,觉得已经很丰盛了。大人们三三两两入座,我们这些小不点在座位间来来去去穿梭着,大些的孩子,则三五成群在院子里玩着他们的游戏。不一会,几十人的会议室就坐得满满当当地了。这时,有人宣布联欢会开始了,然后爸爸给大家致新年贺词,人们举起酒杯相互致敬、祝福,能喝酒的喝酒,不能喝酒的,则以茶代酒。小孩子们也不会消停着,拿了自己的小杯子,倒杯凉开水,互相碰杯,干杯。大人们开始行令猜拳,嫌我们在桌子上闹,就打发我们出去玩。今晚,我们才不会那么听话呢,暗自都钻到了桌子下面,也开始了老虎杠子,最终还是经不住院子里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的诱惑,又呼啦啦地涌到院子里来和哥哥姐姐们闹在一起了。联欢会的内容没有留下过多的记忆,但是那种快乐的心情却是一生也难以忘怀的。
  初一早晨,各家会互相拜年,让我们这些小孩子,拿上自家的小吃到各个叔叔家、伯伯家去拜年,不给压岁钱的,拜完年后临出门时,婶子们会把他们家的小吃塞满我们的小口袋。然后,我们连家也不回,径自约上一群小伙伴,去小河里滑冰,去树林里捉迷藏,运气好的话,还会逮到一只小松鼠带回来。
  初一过了没几天,各地的社火就开始了,大家如走马灯似的,去这个庄子看皮影戏,去那个庄子看社火,一直过了十五,年味才会慢慢淡下去。
  
  二、  
  工作了,结婚了,离开了那个生活了二十年的家,在以后的岁月里照旧是年年盼年。过年了,一家人才能有机会团圆,才能去看一看那些又长大了一岁的孩子们,才能去看一看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的爸爸妈妈,才能去听一听妈妈积攒了一年的唠叨,才能去看一看爸爸在春天里新接的果树。在外总有漂泊的感觉,身处繁华,每遇佳节,绚烂的烟花过后那颗寂寞、寥落的心便更是无处安放了。回到家里,睡在妈妈煨的热炕头,心里是那么温馨,那么踏实。张家的黑子娶媳妇了,李家的尕女出嫁了,村东头的阿婆去世了……虽然这些丫仔的相貌心中早已不在了,或许,这些根本就是我从未谋过面的孩子们,但是,我还是那么认真地听着,应和着,时不时地问问记忆中的那些人和事,在妈妈娓娓的叙说中我也许会渐渐进入梦乡,朦胧中听见妈妈在说:“困了,睡着了。我们年轻时瞌睡也多,现在老了,瞌睡少了。”“妈,我没睡着,在听你说话呢!”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沉入了梦乡,那份好久都不曾有过的安心是无以言表的。清晨醒来,舒适地伸个懒腰,欠欠身望向窗外,喜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那大红公鸡在院子里悠闲地踱着方步,一切都沐浴在新年的阳光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丢开了工作的繁杂,在这里,那颗长满杂草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梳洗刚刚完毕,爸爸就兴冲冲地要带我去看他在春天里接的果苗,说:“你三大爷家的那棵果树品种很好,结的果子那个甜啊,真是没法说,我春上给咱家也接了一个枝,估计有两年,你回来,就能吃到果子了”
  
  姑妈家,舅舅家……东家出,西家进,一家都不能落。一年难得回来一次,亲情在相互间的走动里才会越来越浓。即便是丰盛的饭菜吃淡了味觉,走亲戚纵然使骨头都累得散了架,过一个年,就如同经历过一场大病,但是,在腊月来临时,还是在天天盼年!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goto8809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goto8809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皓凝稚霜 发表于 2011-12-6 17: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南阳
盼年,盼新衣裳,盼各色的小吃,盼那些花花绿绿的糖纸,年在孩子们的心里是那么具体,那么鲜活,它的欢乐是属于孩子们的。
广告招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爱无疆 发表于 2011-12-8 08: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南阳
不知道楼主用什么糖纸折的纸鹤

记得我前排的女孩经常用花生糖的糖纸这手镯。总是买了很多糖分给我们吃,让后再把糖纸收回去折手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