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jarodlee 发表于 2010-6-11 03: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南阳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老婆子无意中打开北京卫视,现在每天上午在播放电视剧《牟氏庄园》。她很少看电视剧,可这一部,却看得津津有味。不是什么情节吸引了她,而是由于这“牟氏庄园”她去过。不光是她去过,我也去过。
        那是文革中间,我国一群泥塑雕刻家,制了一部大型泥塑作品《收租院》。以情节连续形式展示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过程。虽然据说是在65年到66年间创作的,但到全国人民都知道、都观看却在文革中间了。在文革中是作为阶级斗争教育,各地巡回展出了这群泥人,也观看了电影片。《收租院》中的地主刘文彩,对农民的残忍,看过以后,对他都是“义愤填膺”和“是可忍孰不可忍”,都看清了地主的“残忍嘴脸”。
        去年到了上海第二次去上海博物馆时,看完博物馆想去就在附近的美术馆去看看。到了美术馆,一打听,没有美术展览,只有泥塑《收租院》在展出,还要买门票才能进去。《收租院》我们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以前是不用花钱看的,不看也得看,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就是“被看”。所以现在还要我们花钱去“被看”,当然我们脑袋瓜没有进水,没有去看。不过,没有看过的年轻人可以去“被看”一下,受受教育。
        由于《收租院》的出现,青岛那时也就掀起看《牟氏庄园》的热潮,把它当做山东的《收租院》。那时正值文革中后期,记得青岛是军代表进厂,造反派下台后的事。我厂军代表一把手好像是营教导员,厂小,所以派来的官也不大。虽然他的官不大,可话的分量却不小。我记得他们进厂的第二天晚上,他到我所在的宿舍里。我所在的宿舍那天聚集了不少人,他一进去,说的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是把我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来的!”这种话,都是在战场上那些敢死队员,那些英雄好汉们说的话。在那时刻说这样的话,不由得打了几个寒颤,那时也真值春寒季节,天气也很冷。
        军代表进厂后接管了企业的党政大权。看《牟氏庄园》也是他们进厂后的一件阶级教育的大事。当然那时不叫《牟氏庄园》,叫什么我忘了,只记得“庄园主”即大地主外号叫“牟二黑头”。厂里配了两辆大解放牌卡车去的,大家是像插蜡烛一样站在车厢里,一卡车好几十人。
        《牟氏庄园》在烟台市栖霞县,具体哪一位置想不起来了,反正汽车走了不少时间才到的。早上去的,回来到厂一下午快下班了,中午记得没有吃饭,那时那里没有饭馆,即使有也不能去吃饭,不吃“忆苦思甜”的草团子就是幸福了。
        具体参观受的阶级教育课大多已忘却了,只记得这“牟二黑头”坏极了,和四川刘文彩差不多。来回路上我还记得我边上是军代表里最小的一个班长,我和他关系很好。那次一路上走的全是黄沙路,那时公路没有柏油马路,所以一路上黄土飞扬。由于我们都是朝前站着的,我们的头发都被风刮得竖了起来。我记得我那时对我们的头发称之为“毛发过滤器”,这是我的发明,但是那时无法申请专利。我说出这专业词汇后,满车轰动大笑,都称自己的“毛发过滤器”厉害,特别哪些头发长的。一路上我们过滤了不少黄土,回到厂里洗澡花了不少肥皂和水。
        那次教育,记得的就是“牟二黑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大地主。
        这是对那次阶级斗争教育残留的一些轶事,其他大的事情都已忘记了。
        现在看电视剧《牟氏庄园》,虽然我没有详细看,但我觉得电视剧不一定是在真的“牟氏庄园”拍的,除非现在为了发展旅游业,把它整修了。我记得那时看到的“牟氏庄园”虽然很大,但破破烂烂,里面也没有什么摆设,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有的话,也可能被红卫兵抄家抄掉了)。
        当然现在描写的是较早年代的,好像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似的,里面的少奶奶也像王熙凤,不过是遭遇、性格不一样而已。里面那些红木家具,我记得那次教育没有看到。可能以后家族败落了,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附带提一下,电视剧里有的细节不符合当时的条件。一是屋里面的盆景那时还不可能引进,都是南美热带植物。有一情景我可以说肯定是错的,就是他们吃的苹果是“红富士”苹果。红富士苹果好像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具体时间我不能确定)从日本引进的。电视剧说的年代吃什么样的“烟台苹果”,没有去考证,但肯定不是“红富士”。
        上“百度”一搜索,吓了一大跳,才知道自己的无知。也想到那时主要是“阶级教育”,不是观光参观。主要是对人去的,看到的“物和景”当然没有印象了。
        “百度”介绍:“牟氏庄园,又称牟二黑庄园,坐落于山东省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原霞光三路北首)的牟氏庄园,是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整个庄园建筑结构严谨,紧固墩实,雄伟庄重,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园。牟氏庄园以其恢宏的规模、深沉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百年庄园之活化石”,“传统建筑之瑰宝”,“六百年旺气之所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吸取了中国北方民族建筑艺术风格的优秀建筑成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中国民间小故宫”之称的牟氏庄园系统地展现了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灭亡过程,是一部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生活的“实物百科全书”。它拥有房产5500多间,土地6万亩,山岚12万亩,现保存厅堂楼厢480多间,占地两万余平方米。牟氏庄园规模恢弘,古朴壮观,集中国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之大成。”还有不少介绍,篇幅有限,不能转载了。
        既然这样,现在那里应该是“旅游热点”了,电视剧《牟氏庄园》播出后会更加热,估计现在去那里“抢鲜”的人就有了。
        四年前去过栖霞两次,没想着到那里去看看,东道主也没有介绍。只记得有一个企业要送我好几箱红富士苹果。我乘长途车哪能拿得动?所以只拿了一箱。栖霞的红富士苹果的确好,水多、糖分多,嘎嘣脆,一般大小。
        老婆子说,文革那会,骂牟二黑头,现在又编电视剧了。我说,时代不同的缘故。一是电视剧说的年代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文革是六七十年代。二是文革年代对历史和历史人物,和现在对同一段历史和同一历史人物的理论和看法是不一样的。处的时期不同,站的立场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社会在发展,理论也在发展,与时俱进嘛。套用足坛滑头陈亦明几年前的一句名言:“一切均在不言中”,无需多说。
   
        上海美术馆
[img]http://bbs.hongxiu.com/pic/2010/1/25/12241183436.jpg' ]

        《收租院》的广告和世博会的在一起
420) this.width=420 [/img]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jarodlee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jarodlee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