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垃圾桶事件的前因后果 今年2月16日,河南油田五一社区在翠湖公园安装的多个双内胆钢木垃圾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起被称之为“翠湖公园垃圾桶事件”的事件引起油田上下高度关注。五一社区迅速做出反应,对各责任单位、责任人,按照管理、巡查、督导、施工质量等不同责任,分别给予经济处罚,并进行了通报批评。五一社区还以此为突破口,在全社区开展了反思活动,举一反三,查找问题,立行立改。社区各基层单位从责任的落实、观念的转变、管理的创新等多方面,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把正在开展的“转观念、正作风、负责任、创效益”主题教育活动推向了深层次。 开展反思活动后的五一社区,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责任得到了落实,观念有了转变,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各基层单位自查出的几十个问题也在一一得到解决,一个新的工作局面呈现出来。 我们对五一社区不惧扬丑的勇气钦佩,对其举一反三推进工作的方法赞赏,对其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态度称赞,对其应对舆情开展危情攻关的智慧备加推崇。
二、一个“坏事件”,惊醒局中人 河南油田作为目前集团公司内唯一一家没有进城的独立工矿企业,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之重和社会功能之多,是其他已经进城的国有企业所无法相比的。而这些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中的大部分,就落在了以五一社区为首的四大社区头上。自从四大社区成立以来,它们为主业生产经营分担社会压力,提供稳定的大后方;为职工家属尽心服务,创造和谐、稳定、优美的生活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国有企业如何适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就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历史命题。在这个历史的转折关口,四大社区该如何发展,适应新常态?我们需要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审视。河南油田全面开展的“转观念、正作风、负责任、创效益”主题教育活动,正是这场“自我革命”的思想动员。 “翠湖公园垃圾桶事件”的发生,把这场“自我革命”催化了,并迅速地引向了深入。通过深究,五一社区发现,原来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种种弊端,使得责任变成空洞的概念,使得管理制度变成了“稻草人”,使得奖惩机制变成了“大锅饭”的“灶台”。而这一切所营造出的环境,正如温水煮青蛙一般,令人昏昏入睡、慵懒无力。 今年河南油田职代会提出油田要着力“三个发展”,一是转型发展,二是创新发展,三是融合发展。五一社区通过自我剖析,看到一个基本事实,原有的管理体制只看重数量、规模、速度,难以适应转型发展;原有的运行机制只着重于简单的重复,没有创新发展的动力;原有的思想观念自缚于油田的“围城”,难以实现融合发展。那么,五一社区如此,其他社区何不如此呢?河南油田其他单位又何不如此呢?真可谓,一个“坏事件”,惊醒局中人哪!
三、小小垃圾桶,拷问油田人的文明素质 “油田人的素质高!”这是地方百姓给我们的评价,但“翠湖公园垃圾桶事件”后,我们不禁要自问:“我们油田人的素质真的很高吗?” 以前,对公共设施的破坏行为,虽也有发生,但因是零星发生,与油田公共环境整体的良好状态相比,瑕不掩瑜。此次“翠湖公园垃圾桶事件”的暴发,像一击重拳,打在每一个油田人的心窝上,于是,我们不得不自问:“我们的文明素质到底有多高?” 如何自我评判,可以有两个尺度,一个是纵向的尺度,一个是横向的尺度。 和我们的过去相比,随着油田矿区建设的不断发展,油城越来越美丽,相应地,油田人的文明素质也水涨船高,这是基本事实。虽然,我们无法用具体的统计数字来证明,但基本的判断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和我们对未来的预期相比,我们的文明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事实。我们经常在公厕里看到一句警语:“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可就是在这个警语下的小便池,污水横流,臭味熏鼻。可见这“一小步”前进得很难,是什么缚住了人们的脚? “翠湖公园垃圾桶事件”发生后,五一社区反省自身的管理漏洞,主动地承担了责任。但是,假如没有良好的公民意识作基础,没有爱护环境的自律意识作保障,仅凭管理者一方的精心维护,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横向来看,与周边地区相比,与全国公民文明素质的进步状况相比,我们油田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能打多少分呢?我们可能无需自卑,但能乐观吗? 但愿,“翠湖公园垃圾桶事件”永远是一个孤案;但愿,河南油田人在国家的民族的文明进程中,没有掉队。 转自:中国石化河南油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