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居民网

搜索
花落知春 发表于 2014-8-8 00: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 联通
提醒:1. 同一主题,严禁重复发布!违规“删或禁”!2. 信息均由网友发布,请自辨真伪!
  原标题:中国多地普通高校学费上调 部分涨幅达50% 、
  央广网北京8月7日消息(记者满朝旭)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多个省市区近日陆续发布普通高校学费上调信息,部分省区平均涨幅高达50%。业内人士指出,一些高校近年来投资增长过快,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一边“乱花钱”一边“喊缺钱”的现象值得警惕。
  今年6月,宁夏公布普通高校学费收费新标准。其中,文史类、理工农类、医学类的学费涨幅都超过了50%。今年以来,江苏、贵州、浙江等地相继公布秋季普通高校学费新的执行标准,去年福建、广西、山东、湖北、湖南等地陆续发布了普通高校的学费调整信息。广东高校本科学费虽然暂时没有调整,但是研究生的学费却大幅调整,今年考取广州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生对媒体表示,学费每年要交2.8万元,住宿费每年1200元,算下来,读3年的研究生要花费8万多元。另外,多位高校负责人表示,从2000年到2012年,全国高校的学费基本维持不变,但是十几年间,物价水平和学校办学成本大幅上涨,所以各高校普遍感到较大的经费的压力。同时,我国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高校扩招以后,一些省区的拨款没有跟上,学校只能依赖贷款和学费。
  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大部分高校都开始扩建新建的校区,一系列的大拆大建大部分是通过贷款来完成的。虽然各省都出台了一些偿还贷款的一些补偿的办法,但是各高校仍然感觉到负担大量贷款的压力很大。对此,有教育方面的专家建议,高校在经费使用上应有论证和监督体系,要加强责任主体的管理,领导者要树立节约成本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这种大拆大建行为。另一方面有地方政府教育厅的负责人也表示,确实要健全各级各类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严格控制经费开支,决不允许拿教育资金搞奢侈浪费和贪污腐败。


油田居民网 - 网站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花落知春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油田居民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花落知春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田居民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楼主| 花落知春 发表于 2014-8-8 00: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 联通
新京报评:高校学费该不该涨?
  非常评
  近日,据新华社报道,多个省市陆续发布普通高校学费上调信息,部分省份平均涨幅高达50%。业内人士指出,一些高校近年来投资增长过快,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一边“乱花钱”一边“喊缺钱”的现象值得警惕。

  涨学费须公开大学财务账单

  确定大学学费标准,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多少,其二,受教育者分摊多少比例。

  从目前各地上调学费的具体操作看,都组织了听证会,但是,听证会给人的感觉是走过场,该怎么涨还是怎么涨,为此,有必要给学费定价设定基本的标准。向大学生收取学费,理论基础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摊理论,确定大学学费标准,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多少,其二,受教育者分摊多少比例。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曾提出要核算高等教育生均成本,但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本究竟是多少,并不清晰。一些地方在举行听证会时,也出具了近年来的办学成本,并将其平均在每个学生身上,计算出生均成本。但这一办学成本,是对所有办学成本的核算,而不是对用到人才培养上的成本的核算,由此算出来的生均成本显然过高。本来,核算高等教育生均成本,还有一个重要意图,是检查高校究竟把钱用到何处,并由此促进高校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体系,推进校内管理改革,把经费用到办学的刀刃上。如果高校一边大手大脚花钱,一边喊缺钱,并以缺钱为名涨学费,这很难让公众相信收来的学费,用到了人才培养中。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公开清单,进一步要求高校要公开财务信息。为此,教育部完全可以要求每所提出涨学费申请的高校,晒出学校的所有财务账单,具体到细目的开支,以此核算出生均成本,作为确定学费标准的基础。如果高校不愿意公开财务账单,那么,教育部门、财务部门不能批准学校的涨学费决定,学生有权拒绝接受。

  对于学生分摊成本的比例,国外通常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不高于生均成本的20%,二是不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两者取最少值。尤其是后者,确定这一比例,是为了防止过高的学费,挤占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开支,加重家庭的教育负担。在这两个20%的约束之下,大学努力拓宽办学经费渠道,在政府拨款之外,注重社会募捐,在开源的同时节流,杜绝铺张浪费。

  大学向学生收学费是最便捷的增长收入的方式,但这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对受教育者负责的大学,应当把所有办学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跑冒滴漏。即便在办学成本增加的压力之下,不得不上调学费,也必须考虑这对学生带来的经济压力,并完善对贫困学生的帮困体系。

  □熊丙奇(教育学者)

  

  僵化的高等教育体制“推高”学费

  推高高校学费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高校管理的机制问题,非教学科研的部门太多,管理人员太多。

  我以为,相比于关注上涨现象和上涨幅度,上涨背后的原因才是最需要深思的。

  首先,学费上涨有其必然性的动力。作为社会组成的一个部门,高校并不是真正的象牙之塔,与教学科研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所有配置,也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我倒不是认同高校学费的上涨,但在物价普遍上扬的社会大环境中,期望高校一家的费用不变甚至下降,是不现实的。

  第二,与目前的教育体系和对高校投入的方式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高校办学机制是一元化的,绝大多数的高等学校资金来源单一,都是行政拨款,加上政府对高校的投入又相对有限,于是学生的选择也就不可能多样性。

  第三,也是高校大扩招、大建设必然导致的后果。搞大扩建的和新校区建设的高等学校,大多都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而且随着年限的拖延,贷款的利息如雪球一样,无疑会越滚越大。而行政拨款,都是一定的和有限的,债务最终还得学校慢慢消化。所以,高校扩建的羊毛必然会有一部分出在了后来入学的学生身上。

  第四,与高校的管理机制有关。目前,中国的高校运行成本比较高的原因,还有一个是高校管理的机制问题。高校的非教学科研部门太多,管理人员太多。高校的管理机制,其实是整个社会管理体制的延伸,在整个社会行政机构相对臃肿的今天,你期望高校管理机构瘦身,难度很大。

  第五,与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环境有关。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部门,每个家长及学生自己也不能不核算上学的投入和将来的回报的问题。最近一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是有目共睹的。送一个学生到高校里学习,要花费不少的金钱,但是毕业之后也不见得就能顺利找到如意的工作。于是乎,当收益无法保证和预期的时候,人们在投资的时候就变得异常谨慎,对投入的成本自然特别的关注和计较了。

  其实,相比较高校,广大莘莘学子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漫长的上学过程中的投入,不知多了几何。但是那个时候,家长的投入,是为了更长远的预期。而大学或研究生阶段,直接面临的就是收回成本和取得收益的问题。所以,人们更加关注高校的学费,就不足为怪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与其期待高校学费平稳或者下降,不如期待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尽快改革!

  □赵普光(高校副教授)


广告招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k19880221 发表于 2014-8-8 12: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 电信
看帖是缘分,回帖是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